艺术世界 2011年8月 255 期

玻璃

当我们谈论玻璃的时候,包括谈论它的透光、选择性反光、易碎、可塑、不透气、抗腐蚀、高强度,也包括 BL(boy's love)、墙壁、权力、镜头、谎言……人类能够感知世界的总量,乃是在于经由物质向身体传达的日常经验所积累起来的,所谓“艺术知世界”,何以感知,也是从物质经验中寻求艺术上的精神性追求。无须拘泥于一些风格与流派的概念性名词,一切艺术与文化皆出于物质本身的属性赋予我们的感性经验。在这种思路里,玻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感知范本。它由经验性的物质概念出发,顺着“物质-文化-心理”的脉络展开,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与心理症候……

死亡之美


达明·赫斯特,《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Damien Hirst, 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 ),虎鲨、玻璃、钢、浓度为 5% 的福尔马林液体,213 cm×518 cm,1992

( 顾婧| 文) 玻璃内外明澈, 本当是清晰与明确的表征, 可世上偏偏总有人爱反其道而行之。达明· 赫斯特(Damien Hirst)在他举世闻名的作品《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 )中,就是以玻璃展现了一种模糊性与多义性。透过玻璃橱窗,一只悬浮着的虎鲨在一派蔚蓝色的衬托下呲牙裂嘴。这场景竟是如此似曾相识,观者彷佛置身于水族馆之中,一时忘记了这不过是一只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的标本罢了。这只鲨鱼居然是死的?!当从这样的恍然大悟中惊醒,目的便得逞了。一切都只是艺术家与世人开的小小玩笑——透过那锃亮的玻璃,死者伪装成生者,以人们习以为常的存在,展现了艺术家心中的“死亡之美”。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