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塞尔·杜尚,《大玻璃》(Ma r c e l Duchamp, The Large Glass ),绘画装置,1915-1923
(蔺佳|文)比起给蒙娜丽莎加上两撇小胡子,杜尚(Marcel Duchamp)对待作品有时也没那么决断。一件《大玻璃》(The Large Glass )花了他足足八年,他仍觉得作品没有完成。1912 年,杜尚作别立体主义绘画,着手于用现成品来为艺术挠痒,1 9 1 3 年是《自行车轮》(Bicycle Wheel ),1914 年是《瓶架》(Bottle Rack ),1917 年是《泉》(Fountain )。1915 年,杜尚开始制作装置绘画《大玻璃》,至 1923 年,他觉得激情耗尽,没有再做下去的必要了。 制作《大玻璃》时,杜尚设法以铅线作边线,在边线框内涂色,透明的平板玻璃成了画布,最后为涂色了的“画布”镀上铅膜,这才将颜色固着在玻璃上。如果要对在玻璃上作画这种艺术方式追根溯源,应当上溯到中世纪的教堂彩绘玻璃,当时的工匠先在玻璃上用颜料彩绘,再用高温加热,颜料在玻璃上扩散并最终凝固。《大玻璃》又名《新娘被她的单身汉们脱光了衣服》(The Bride Stripped Bare by Her Bachelors ),玻璃从中央界限分明地分成两半,上半部分属于新娘,下半部分属于她的九个单身汉。与耸动的标题不同,作品呈现机械式的运动和压抑的抽象情感。玻璃向环境发出透明的邀请,画面与周边环境紧密胶着,形成完备的宇宙。 1926 年,《大玻璃》在美国展览后被搬运工人震碎。1936 年,杜尚赴美国修复裂缝,用两块完整的新玻璃把碎掉的原作夹在其中。杜尚不无欢喜地说:“这些裂缝显示了一种对称,看上去像是有意的……有了这些裂缝更好,好一百倍。这是事情的定数。”《大玻璃》在杜尚的作品谱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1942 年,他将 69 件作品的小复制件,装配成立体自传——《手提的盒子》(The Box in a Valise ),《大玻璃》的微缩版安居在盒子的中心位置。除了碎掉的那件,《大玻璃》还有一件完好的复制品,由杜尚授权制作于 1961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