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晶宫旧影存照
(路坦|文)即便面对一个重建的水晶宫,林徽因还是在日记中写下:“从这座建筑,我看到了引发起新的、时代的审美观念最初的心理原因,这个时代里存在着一种新的精神。水晶宫是一个大变革时代的标志。” 1850 年,英国开始向全欧洲招标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建筑方案,建筑的要求颇具挑战性:由于博览会闭幕后将被拆除,所以建筑必须要省工省料,能快速建造拆除,而且要抵抗火灾(唯一未能最终实现的要求)。收到的 245 个方案无一合用。1850 年 7 月 6 日,《伦敦新闻画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幅画作——没有一砖一瓦一木,一个只需用生铁编制结构,然后往上安装玻璃窗的建筑。这个突发奇想立即得到了艾伯特亲王的青睐,而草图的绘制者约瑟夫·派克斯顿(Joseph Paxton),一夜间从园艺师变成了世界瞩目的建筑师。 派克斯顿的“水晶暖棚计划”于 1851 年3 月 18 日在伦敦海德公园内起动,整个建筑面积为 74000 平方米,长度为 563米,合 1851 英尺,据说是为了象征 1851年。整个水晶宫共使用了 5000 根钢柱,30 万块玻璃,动用了英国整个工业界的技术和力量,历时 9 个月。由于铁框架减少了梁架的截面,据计算,整个水晶宫的柱子和墙体只占了建筑总面积的千分之一,一改维多利亚时期石建筑的笨重体态。1851 年 5 月 1 日,这个用钢梁当骨架、玻璃作皮肤的工业巨兽,敞开胸怀迎接蒸汽锤、液压机、火车头等当时世界顶尖的工业产品。博览会开幕当天,再无其他展品比这个璀璨夺目的水晶宫殿更吸引参观者眼球了。游客们的视线在晶莹剔透的玻璃间穿梭,很快忘记了里外的界限,迷失在人潮、目光和琳琅满目的商品之中。水晶宫被誉为“19 世纪第一座新建筑”,它无论对近现代建筑史还是工业设计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玻璃,使这个建筑彻底修改了原有的“洞穴”语法,开启了现代建筑全新的表达功能。 然而水晶宫这个现代建筑的范本,却并未在世界上存在得更久。博览会结束后,建筑师派克斯顿不忍心自己的杰作被拆除,于是组织公司,买下建材,在伦敦南郊重新建设,规模是原先的两倍。新水晶宫于1854 年竣工,维多利亚女王亲自为它揭幕。1866 年新水晶宫发生火灾,部分建筑烧毁,70 年后,又一场大火最终将这座名扬四海的水晶宫烧为灰烬,仿佛在冥冥之中它也昭示着日不落帝国的命运,英国最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随之一去不复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