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1年7月 254 期

作家·画家

19 世纪,欧洲兴起浪漫主义运动,想象和自我表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家开始借助文字以外的方式进行创作,作家/艺术家双重身份开始融合。历经两个世纪的演变,尤其是在达达运动、超现实主义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作家进行形式多样的艺术创作。

我更希望看到策展人坚定的选择

拉法耳·居尔(Raphael Cuir)|口述 驻法特约记者 刘焰|采访
Christine Thanlan Nguyen. © 2006 J. Paul Getty Trust|图片提供
拉法耳·居尔,法国艺术史专家、评论家,著有《为什么有艺术,而不是虚空?》(Pourquoi y a t-il de l'art plutôt que rien )一书。


让·法布尔,《圣殇雕像》(Jan Fabre, Pietas )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这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不乏著名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但是,它给人的整体印象是质量不高,杂乱无章。我很不理解目前盛行的多多益善的潮流。为什么追求展出更多的艺术家更多的作品,而不是更高的质量?国际艺术展览主导了艺术市场,双年展,尤其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威尼斯双年展,应该成为追求质量的典范:选择优秀的展品,并以舞台的智慧将其展示出来,后一点非常重要。

“照亮”(Illuminations)是一个雄心勃勃、具有多重潜在可能性的主题,但是,它似乎并没有得到真正挖掘,或者说仅以一种模糊的、表面的、含混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觉得非常遗憾。第一个展厅以丁托列托(Tintoret)的作品拉开帷幕,想法很好,可惜作品仅仅从字面上阐释“照亮”,给人以视野开阔的错觉,实际上还是流于杂乱。最终,它像一把打不开锁的钥匙,某种智力上的掩护,扰乱我们的感知和对展览的理解。

威尼斯双年展希望通过以国家馆的方式(方式本身就值得商榷)展现兼容并蓄的精神,在全球化的今天,它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展现国际的多元性。正是因为如此,双年展应该更注重协调性和明确性。我关心的并非某个所谓的主题,我更希望看到策展人坚定的选择,希望他能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我选择的当代艺术作品,理由如下。”

在所有的展馆中,我非常欣赏以色列馆——“一个人的地板是另一个人的情感”(One man's floor is anothe's feelings )。撒加利·兰多(Sigalit Landau)的作品非常有意思,她通过一部非常细腻的录像作品《加沙基伦》(Azkelon ) 探讨边境问题,在这样一个国家馆中显得尤为中肯。广义而言,作品具有政治、地缘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意义。艺术家在展厅中安置巨大的管道“地窖”,影射以色列和周边国家的水循环的问题。《捕捞盐晶体》(Salt Crystal Fishing Net )就涉及因约旦过度开发引起的死海水面大幅缩减的问题,象征着收获的渔网只能打捞上盐粒。《盐湖(结冰湖上的水晶盐鞋)》(Salted Lake (Salt Crystal Shoes on a frozen Lake) )则是对转瞬即逝的生命精确而悲剧的诠释:盖满死海盐粒的鞋子沉入冰层,流入格但斯克湖。

此外,让·法布尔(Jan Fabre)的大理石装置作品为他这个系列的创作画上句号,让人惊心动魄。艺术家模仿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圣母怜子》(Piétà )的构图,像丢勒(Dürer)一样,以自己的面容替代耶稣,我们看见让·法布尔躺在死亡的怀中,手中握着大脑。除开作品的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的寓意,雕塑的金色底座赋予其某种佛教意味。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