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1年6月 253 期


“儿童不宜”


空降的想象,无疑的确信,童年是那样的短暂,转瞬便进入了证实和模拟的程序,再后来
大多就如卢梭在《爱弥尔》中所写:“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
碰来撞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对于一个专业来说,也是如此。

因此,在六一儿童节之际,我们借一个特辑来重视对改造和专业的崇拜。其实,并不是
“儿童不宜”,而是我们那颗被约束的童心——想象和感受力的源头,期待着释放和春游。

为孩子而建——上世纪20至70年代欧洲儿童建筑(节选)

Tolbiac、谭昉莹|编辑 薛娴|译


上世纪 40 到 60 年代欧洲中小学里使用的典型课椅。


房子给予孩子的那块天地似乎永远一成不变:玩具、卧室。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很少过问孩子们的活动空间,然而,家具的发展史却折射出了其中的重大变革。如同《冰人》1(La Nuit des temps )中的孩子们,为了生活下去,他们必须挤在小小的房间里,在成年人身边工作和睡觉,还有什么胜利比改善他们的精神和起居卫生状况更令人鼓舞的呢?

自 19 世纪起,不管是革新派还是传统派,资产阶级或是工人阶级,人们的住房总是一部分服务于日常会客,而另一个部分用于休息起居,其中包括孩子们的卧室。从此,孩子们便拥有了一个能不断扩大并融入整个房屋的空间。尽管在此之前(如索耐特的设计作品),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成人家具的缩小版作为儿童的家具,但是完全根据孩子的需求以及想象而设计的房屋和家具还是很快地出现了。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渴望改善眼前,创造未来乌托邦的年轻一代开始选择重建未来。于是,在一些房子或实验性的学校中,孩子们化身为建筑师,成为了那片天地中的主人。而围绕着技术的发展(电气、混凝土的普及,玻璃、木材、金属、塑料的大量应用……),儿童的世界更是成为了一片充盈着想象的待开发的沃土。而每一次的创新都会将这种未来感推向孩子的家具、房子,显现也暗示着他们的天性。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既不会完全像成人,也不会完全不像。实际上,无论他们将面对怎样的未来,就他成长的空间和环境的多样性而言,孩子始终象征着这个世界乐观的一面,因为他们始终至志不渝地奔向自由。


∽ 20 年代∽


1923 年,魏玛“号角屋”儿童房,建筑师:阿尔马·布舍尔
(La Chambre D'enfant de la maison Am Horn , Weimar,Alma Buscher)

一个包豪斯住宅的范例:魏玛“号角屋”的儿童房

1923 年,在魏玛包豪斯展览之际,“号角屋”(Haus Am Horn)向公众呈现了一种实验性住宅建筑的概念。根据乔治·牧
贺(Ge o r g Mu c h e)的草图,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ph Albers)埃里希·布罗德尔(Erich Brendel)、阿尔马· 布舍尔(Alma Buscher)、埃里希·迪克曼(E r i c h D i e c k m a n n)、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这些当时包豪斯的成员们负责了该建筑的室内设计。这些设计旨在对生活设施的实用性、理性与经济性的思考,同时也见证了当时包豪斯学院工作室对木工、编制与陶瓷等各类工艺技术的研究与推动。

……

∽ 30 年代∽


1931-1935年,法国,叙雷讷市户外学校,建筑师:尤金·波多因 、马塞尔·罗兹、让·普鲁维
(L'ecole de plein air de Suresnes ,Eugene Beaudoin,Marcel lods, Jean Prouve)

一个实验性的校园环境:法国叙雷讷户外学校

在叙雷讷(Suresnes)市长亨利·赛利耶(Henri Sellier)的倡议与支持下,建筑师尤金·波多因 (Eugène Beaudoin)与马塞尔·罗兹(Marcel Lods)在 1931 年至 1935 年期间构思并建成的法国叙雷讷学校 (l'école de Suresnes),成为了教育学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的范例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

∽ 40 年代∽


1 9 4 7 - 1 9 5 2年,法国,见证佩雷公寓,建筑师:马塞尔·伽斯柯恩
(L`appartement temoin Perret au Havre , Marcel Gascoin)

一间重建时期的儿童房:勒阿弗尔的“见证佩雷公寓

二战后,第一批重建工程的竣工向公众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根据住房结构所设计的家具。儿童房也成为了此类新设计的焦点。在一种源自北欧随后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战后重建风格”(Style Reconstruction)中,法国设计师马塞尔·伽斯柯恩(Marcel
Gascoin)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类设计风格在 1947 年间众多巴黎的“战后重建”主题的设计展中无处不在。同时,马塞尔·伽斯柯恩提出的“系列家具”概念也在 1948 年重新向公众开放的家居沙龙中受到关注。

……

∽ 50 年代∽


1952 年,马赛,“光芒之城”幼儿园,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Ecole Maternelle de La Cité radieuse à Marseillee,Le Corbusier)

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场所:马赛“光芒之城”幼儿园

位于马赛的“光芒之城”(La Cité radieuse à Marseille)是勒·柯布西耶于 1946 年至 1952 年设计创作的“居住村”,这一工程也是柯布西耶对城市中居民住宅 25 年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在战后重建的历史背景下,这类居民房解决了当时居住环境的棘手问题。在建筑上,它们采用了桩基式架空楼房的形式,这座宽 20米离地 56 米的“理想”之城 ,除了 337 套复式房、一家宾馆式饭店、不同商铺与行政服务中心之外,还建有一所幼儿园和一个顶层露台。

……

∽ 60 年代∽


1965年,克拉马,“书籍的快乐”图书馆,建筑师:杰拉尔·图勒讷奥尔
( La bibliothèque des enfants La Joie par les livres à Clamart , Gérard Thurnauer )

一个专为儿童设计的探索空间:克拉马的“书籍的快乐”儿童图书馆

克拉马市(Clamrt)的“平原之城”(La Cité de la Plaine)作为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师罗贝尔·奥泽勒(Robert Auzelle)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建造于 20 世纪中叶。该建筑群成功地满足了各类家庭对住宅的要求:从四层的公寓楼到独立的民居屋。这个拥有近 600 多名儿童的小区,在 1965 年“书籍的快乐”儿童图书馆的落成奠基仪式就成为了当时备受瞩目的焦点。蒙鲁热工作室(让·勒纳迪耶〈Jean Renaudie〉、皮埃尔·瑞布雷〈Pierre Riboulet〉与让-路易·维勒〈Jean-Louis Véret〉)的成员之一杰拉尔·图勒讷奥尔,作为该儿童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师,根据赞助人安·昆耐尔-舒伦贝尔格女士(Anne Gruner-Schlumberger)对该图书馆环境“美好又温暖”的愿望,将图书馆设计成一个对儿童而言如同“家”一般的环境。这个风格独特的图书馆由六个圆柱形建筑互相交叠组成,与“平原之城”其它建筑的棱角造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儿童图书馆也成为了当时针对儿童读者所涉及的教育学和社会学领域中异常难得的实践。

……

(全文见《艺术世界》2011年6月刊)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