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1年5月 252 期

 

什么是“逛”?就是没有主题。
一只橄榄球。
在每次的调整和转向中,把行程引入扑朔迷离。
而时间则是最佳四分位。

走读现代设计史——记慕尼黑现代美术馆设计馆(节选)


设计馆入口放置着卢吉·克拉尼(Luigi Colani)的仿生设计

 

驻德特约记者 朱昀炜|图文

无论对普通人还是钻研于某些领域的专业者,历史都是重要的借鉴。对于学习设计的人来说,设计史不仅是课堂里的必修课,更是需要时常回顾的营养源泉。当书本上的图片和文字化作真实物品位列眼前,设计师对于三维物体特有的敏感会被无限地激活和放大,我想这是每个到访过慕尼黑现代美术馆(Pinakothek der Moderne) 设计馆的设计从业者所共有的体会。

位于慕尼黑市中心的现代美术馆是 20 世纪以来世界当代艺术和设计史的立体展厅,比邻分别陈列欧洲 14 至 18 世纪古典艺术的老美术馆(Alte Pinakothek)和展示 19 世纪艺术的新美术馆(Neue Pinakothek),三座姊妹馆粗略勾勒出世界艺术史的框架。现代美术馆的设计馆在展览策划上与慕尼黑建筑博物馆、纽伦堡国立艺术设计博物馆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展示内容则不同于《艺术世界》2010 年 9 月刊介绍的纽伦堡博物馆“开放、混合”的展览概念,慕尼黑现代美术馆试图尽力保持艺术与设计两个分支的系统性和纯粹性,将现代设计独立于现代艺术单独展示,如同书写历史一般工整和严谨,用大量实物搭建起三维的当代设计史。


现代美术馆的入口设立在整个建筑中部的圆形大厅,是美术馆不同展区的交汇处,如同思想的中转站和身体的休息站,观者从一个展区观展完毕后依线路回到这里,稍事休息便继续开始新的旅程。建筑师史蒂芬·布劳菲斯(Stefan Braunfels)将一座宽二十余米,落差十几米的下沉式阶梯作为步入设计馆的导引。在巨型阶梯上方,设计鬼才卢吉·克拉尼(Luigi Colani)标志性的仿生飞行器犹如一支方向明确的路标。沿阶梯缓步下行,直达博物馆屋顶的“设计视野”(Design Vision)巨型展架犹如罗马教廷里的巨大神龛,朝圣者的心被洗净、放空,惟有瞻仰和聆听。我们可以看到 1857 年由著名家具品牌Thonet生产的经典曲木椅 Nr.8,1927 年由包豪斯的学生和重要导师马塞尔·布劳耶在现代主义理念和新工艺辅助下设计的钢管椅,上世纪 40 年代保时捷(Porsche)制造 356 跑车所用的全木制车身模型,60 年代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为家电品牌 Braun 创造的新式家电和影响世界的极简设计语言,70 年代作为反设计领袖的意大利孟菲斯集团(Memphis)创作的颠覆性雕塑家具,以及 90 年代欧洲新设计的代表、Ron Arad 为家具品牌 Vitra 创作的 Tom Vack 办公椅。展架上陈列的里程碑式的设计名品,不仅把始于19 世纪晚期的现代设计史星星点点地勾画出来,也将近百年来人类在应用创新领域的历程勾勒出来。

在巨型“设计视野”展架背后的高墙上,是等高的由大理石雕刻、汽车零件和汽车设计影像视频组成的“汽车设计的艺术”装置雕塑,作品是宝马集团于 2002 年创作并收藏于此的。宝马汽车一直占据着高档轿车的重要份额,作为灵魂人物的前设计总监克里斯·邦格(Chris Bangle)以酷爱雕塑艺术而闻名,在他2009 年辞去设计总监职务时,设计部的全体同事送给他一块上好的大理石原石作为离职礼物。这些故事与材料的交织也许是这件装置作品的灵感来源,同时也叙述着汽车设计犹如雕琢艺术一般的神秘感。交通工具设计始终是现代设计领域的重中之重。在这个展厅我们看到,从设计草图、手绘效果图、计算机辅助三维建模到真实等大的油泥模型、车厂流水线的纪录片影像,设计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作为梳理设计史的博物馆,就该如此把设计背后的真实故事呈现给每一名观者。


穿过汽车设计的世界,由点阵排列的 LED 灯装饰的展台清晰地告诉我们,人类历史在 20 世纪被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络技术革命彻底改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诞生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第一批苹果电脑,第一款苹果电脑 Apple I 在 1976 年孕育而生,它以电视作为显示器,每秒钟只能显示 60 个字,虽然只生产了 200台,但其所集成的技术已大大领先于当时其它电子计算机。

1982 年,青蛙设计创始人埃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和乔布斯(Steve Jobs)在聚会上结识彼此,之后的合作不仅成就了第一款 Macintosh 电脑的成功,也将青蛙缔造成为设计界的苹果。如今再次审视这款诞生于 30 年前,由微微泛黄的工程塑料注塑而成的第一款个人电脑,无论是材料、色彩还是成型工艺都已很难联想到今天的苹果产品,但品牌的基因和灵魂依旧鲜明强烈:不变的一体化设计、简洁的造型语言、易用的人机界面、异常清晰的产品线,这无疑直接得益于乔布斯对设计的直接干预。同为个人电脑领域里的传奇,黑色的 IBM 同样是自始至终坚守信仰的典范。不同于苹果产品在设计生命上的两段式,IBM 的经典设计由德国设计大师理查德·沙普(Richard Sapper)在 80年代就已确立,在 2005 年被联想收购全球PC业务之后也不曾改变。在这些代表着计算机领域经典设计的机器中间,Sony 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宠物狗 Aibo 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它所指引的是一条让人惊喜又生畏道路。将智能赋予机器,达到人机之间的情感交流甚至让机器成为与人居家生活的伙伴,这样的初衷原本无可厚非,但如同在灾难片中人类对自身未来的忧虑一样,科幻电影展示出人类对机器人世界的担忧和恐惧更为强烈。在无情的自然灾害摧毁和有情的机器人面前,人的渺小只增不减。

       
慕尼黑现代美术馆设计馆的汽车展厅                                            荷兰设计师耶伦·费尔胡芬(J e r o e n Verhoeven)设计的《灰姑娘桌》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