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1年1+2月合刊249 期


兔人 RabbitMan

所有艺术、文学、影像中的动物某种程度都是人类各种欲望的隐喻与延伸,一如人和艺术的关系。人类运用各种工艺和阐述方式,通过艺术、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让这些生灵在人造手段和环境中得以实现和转生。

为什么是兔子?兔子与人有哪些共同的特性?这本专题我们将向您展现兔子的行为 / 形象对人心理的暗示,并借助各种图像和艺术形式为兔子和人之间制造神秘桥梁,挖掘其背后的人性。

一场人兔间的对话和相互模拟即将开始……
一只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气球兔


杰夫·昆斯,《兔气球》(Jeff Koons, Rabbit Ballon )
 

驻意特约记者 顾盼 | 文

这座由杰夫·昆斯(Jeff Koons)创作于 1986 年的兔子雕塑看着像一只普通充气玩具兔:浑圆膨胀的身上有明显的塑料拼接缝线和因充气过足而导致的褶皱,看着轻飘飘的形态好像随时都会飘出展座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固定它的位置。不过不用杞人忧天,这是一只不甘承受轻盈之命的气球兔,它其实是只沉甸甸的不锈钢兔。强烈的视觉和触觉间的反差正是杰夫·昆斯创作时的坚持,为此他和世界顶尖的物理和化学家合作,才终于成功地把一坨不腐朽的不锈钢化为一座神奇的可以乱真充气玩具的雕塑。

杰夫·昆斯喜欢把生活中常见的所谓媚俗(Kitsch)之物改头换面成艺术品,发扬光大杜尚大师拿来主义的“现成品”概念。这回,他随便从市场上挑了个造型可爱的充气玩具做雕塑原本,不巧,它正好是只兔子。

充气兔子诞生之时,美国正开始实行里根的经济政策,减税加息的一系列举措旨在鼓励民众消费拉动内需。于是社会中开始盛行奢侈为上的消费主义,兴起了谁都难以幸免的购物狂潮,这只兔子正好成为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讽刺。它身躯鼓胀,仿佛随时都会爆破,犹如被越吹越大的经济泡沫,而矛盾的是,所有人都想回避泡沫终究会破的真理,宁愿相信这泡沫如同眼前的不锈钢充气兔,可以永远饱满,坚不可摧。它金光闪闪,惹人喜爱地挑逗着人们的占有欲。植物需要光合作用维持生计,人类则需要拥抱光明保持希望。这兔子好似精品店里光芒四射的橱窗,轻易就把顾客催眠到心甘情愿掏空钱包。

无奈昆斯的这只兔子雕塑终究不能搬回家占为己有,人们只能在照片或展馆中瞧个究竟。


乔纳森·蒙克,《漏气的雕塑》(Jonathan Monk, The Deflated Sculpture ),2009 年

其实,它长着一张不同于普通充气兔的脸,或者说它根本就没有脸,没有彩色斑斓的五官和其中蕴藏的可爱表情。观者只能在兔子头上看到球面镜上反射出来的一个变形的自己,莫非昆斯是要观众通过这只兔子来审视一个被扭曲放大的自我?更奇怪的是,虽然这兔子没有嘴,但它的左前肢却牢牢地握着一根胡萝卜,想伸进嘴里但却无从入口,荒谬而又可笑。显然昆斯是想用这根画蛇添足的胡萝卜嘲讽人们盲目跟风的消费心理:不管胡萝卜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只因当今潮流众兔皆有胡萝卜,所以它也非得有一根。

如今,这只兔子已被奉为当代艺术史中表现奢侈成风之消费主义的经典作品,这件源自“现成品”的雕塑又成为了他人作品中的“现成品”。它曾是英国艺术家马克·莱奇(Mark Lackey)的短片《产于天堂》(Made in Heaven )中的主角,片中的兔子雕塑身上清楚地反射出房间的布置却全然不见摄像机,原来这所谓的雕塑只是一张用电脑合成的昆斯作品图。而在另一位英国艺术家乔纳森·蒙克(Jonathan Monk)创作于 2009 年的《漏气的雕塑》(The Deflated Sculpture )系列中,不锈钢充气兔露出了漏气后皮肤萎缩,姿态狰狞的样子,暗示当代艺术市场的泡泡终于被戳破,歇菜。2007 年,这只不锈钢兔还被改造成一个货真价实的巨型气球兔,它飘荡在感恩节的纽约半空中,享受着恢复气球之命后轻盈而简单的美好。

气球之轻盈,钢铁之坚硬,如此极端矛盾的特质在这只兔子身上完美结合。而在人类身上,不也一样集聚着无数极端又害怕被揭穿的矛盾特质么?

» 返回文章列表
uuu 于 2017-10-28 11:47:45 说
hmmm,,,,,
Jeane 于 2012-3-28 10:46:00 说
Apparently this is what the esteemed Willis was tlaikn' 'bout.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