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0年11月 247 期

我不在逛展,就在去逛展的路上。逛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存状态。

我们逛在第八届上海双年展,与艺术家相遇于布展现场,上演一场“排演的排演”;我们逛在比利时当代电影展,边观影边与导演聊天,感知欧洲人眼中的北京城;我们逛在读图的世界,张望其他地区的艺术界动向,记录彼地的骂声与赞扬;我们逛在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听孟京辉讲戏剧理想与无奈;我们逛在巴林王国,与那里的普通人相逢于海……
 

在清风云淡、空气中飘散着悠悠桂花香的时节,《艺术世界》11月刊与读者们一同启程,开始一段艺术界的闲逛之旅。
阿维尼翁:不知疲倦的戏剧狂欢


戏剧节期间阿维尼翁的街头


崔文嵚|文 优戏剧工作室|图片提供

法国南部的小城阿维尼翁(Avignon)无疑是全世界戏剧人的圣地,每年 7 月在这里举办的戏剧节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戏剧节之一。其实阿维尼翁自古就是“圣地”,早在中世纪就成为与拜占庭齐名的宗教中心,先后有 11 位教皇在此居住,其间建造了无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教堂,阿维尼翁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上帝之城”。二战之后,戏剧家约翰·维拉尔(Jean Vilar,1912 - 1971)不满巴黎浮华的戏剧现状,在阿维尼翁创办了戏剧节。几经周折,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积累,曾经的上帝之城渐渐变成了今天的戏剧之城。今年 7月,我有幸作为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的成员,跟随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导演一起到阿维尼翁考察取经。

阿维尼翁小城据步测只有大约 15 平方公里,北边地势略高,车子在城里显得毫无必要,走路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从里到外透着悠闲。开阔的城市广场、高大精美的教堂、千回百转的小巷、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林荫道、花枝招展的异国女郎、拥挤不堪的小酒馆、散发薰衣草芬芳的杂货店……这一切充分满足了我长久以来对欧洲小镇的各种 YY。就在这样一个弹丸之地竟然分布着一百多个剧场,最大的是教皇城堡,能容纳两三千人,最小的只能容纳三十余人。






今年是阿维尼翁戏剧节的第六十四届。戏剧节分为 IN 和 OFF两大部分,IN 的节目都是世界知名剧团和导演的作品,由组委会邀请或委约创作,代表了世界主流戏剧的发展趋势,基本属于上流社会人士必看的剧目。相比之下,OFF 的演出就活跃和开放得多,剧团可以在组委会的协助下直接与剧场洽谈合作,作品的内容和水准没有明确的标准,完全由观众自由选择,因此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剧团踊跃参加,一试身手。OFF 的节目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令人撞墙反胃,有的却是大师手笔,甚至远远超过IN的节目。大部分剧场在戏剧节期间马不停蹄,从早演到晚,好戏连台。有些观众会在不同剧场之间穿梭奔波,寻找自己喜欢的剧目,而有些观众干脆在一家剧场悠悠地坐上一天,却也有上天入地的千百种体验。为了争夺观众,小城的大街小巷成了海报的世界,只要是目力所及的地方都挂满了广告,在任何一家剧场或店铺都可以拿到宣传卡片和戏剧节的节目册。节目册设计得很科学,有不同的查阅方式,能让人迅速锁定目标,唯一令人挠墙的是不论海报还是节目册,所有文字都是法文。法国人似乎刻意不提供英文或其他语种的服务,以显示其文化强国的地位,我们很多时候只能根据海报的图案来猜测节目的风格和内容。

在 7 月的阿维尼翁,生活的核心内容就是戏剧。我们每天要走访四五家剧场,几天下来一共看了三十余场各具特色的演出。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有《鸟巢何用?》、《摇滚写作》、《关于床的故事》、《路障!》(Barricades! )、《全金属莫里哀》(Full Metal Moliere )、《Not Today》、《mmmhpfff...Trio!》《乌托邦》(U-Topie )等。

《Not Today》是一部肢体戏剧,一个男演员的独角戏,另有一名乐手现场伴奏,用电吉他模拟剧中所有的音响效果。舞台上是一个办公室的情境,男演员表演一名公司职员一天的生活,开始动作很简单,不急不缓,越往后越复杂,节奏也不断加快,令人目不暇接。舞台上的每一件道具都来自日常生活,但都被利用得很有创意,没有一件是摆设。演员的动作连贯,几乎也是将生活中的动作加以提炼组合,一气呵成。表现的主题是公司职员被办公室里的物品所奴役,不停地工作,丧失了自我。这一主题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U - T o p i e 》的演出形式非常独特。傍晚时分, 在一所小学校的操场上,一个纯木结构搭建的舞台,上下两层。现场乐队,一个键盘、一个打击乐。乐队分坐在舞台两侧,演员各自忙碌着。天色渐渐暗了,演出就在这夕阳西下的时候开始了。一个音乐剧,讲述法国大革命。导演把舞台空间运用得非常灵动,上下穿梭,歌队的演唱也很有气势。戏的结尾部分描写武装革命,演员几乎把舞台拆了,原本完整的舞台突然变成了一座街垒,红旗在舞台上方飘扬。观众顿时热血沸腾!

在看完一天的演出之后,走出剧院,广场上依然热闹非凡。很多街头艺人的表演把广场也变成了舞台,每家餐馆和酒吧都人头攒动,大家还沉浸在戏剧的氛围之中,讨论和争吵有时会持续到天明。于是新一天的戏剧狂欢又开始了。

在经历了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洗礼之后,我们除了羡慕,更多的是启发和思考。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从 2008 年创立以来,已经初
具规模,也渐渐成为北京乃至全中国的戏剧盛会。但是跟阿维尼翁相比,我们还只是学生。剧场艺术作为综合艺术,其发展依
赖于各独立艺术门类以及艺术行政领域的发展和积累。近几年,戏剧在国内颇受关注,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已经具备了举办综合艺术节的实力和条件,这也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然而在目前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很多时候会感到拘束,相比之下,戏剧节的平台更加开放,淡化了商业对艺术的导向作用,让艺术家任性地自由驰骋,激发了巨大的创造力,对戏剧环境的改善和戏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阿维尼翁戏剧节上纷繁的海报

» 返回文章列表
Rangle 于 2011-12-18 16:13:48 说
Please keep thorinwg these posts up they help tons.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