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虚空,好像芦笔一样写出奥秘
——鲁米(Mehmed Rumi)
事情就发生在这里一尺开外。光线从纸面反射到你的眼睛。这些可疑的黑白条纹被晶状体折射,投影在视网膜上,转换成电 信号,再沿着纤细的视神经线向后递送,两股神经聚拢,再分叉,直到细不可见。然后,不知怎么,你就看到了这几行字。
文字稀缺的年代早已远去。从活字印刷、激光照排到像素点阵,文字一步步褪下代表着权威和魔力的光环,变得寻常廉价,供 应比通货膨胀的货币更充沛。手机屏幕中无限延伸的“瀑布流”,正是填充着整个世界的文字洪流的缩影。当阅读像呼吸一样 持续不断,只有突然不识字的时候,才会让我们重新注意到识字这件事。
不需要神秘的仪式,也不用服下什么邪恶药剂。像杂志开头那样,用一些蓄意准备的文本或图像,诱导你反复观看、凝视同一个字, 字的意义就像拖延症发作时的上进心一样不见了——你突然不认识这个字,这简直就像幻觉一样真实。当你下意识地更加用力看 这个字,它的意义只会越发涣散无形。但就在这时,你看到的东西多了起来:油墨附着在纸张上反射出的光泽,明亮的色块和锐 利的边缘,笔迹的走势,线条的结构,背景和纹理......平常视而不见的元素这时都浮现了出来。
不识能让我们看到更多吗?这有点像禅宗的教条,“瑞相即不见,只见卧如来”1 ......更重要的是,我们注意到了观看本身,也注 意到了观看和认识的背离。当我们的大脑在瞬间认出“这是一个字”,认出了文字的意义,我们就跳入了语义所构成的虚拟世界, 不再看见字迹本身。直到久视不识让我们的目光回到婴儿般的原初,茫然而贪婪地扫视一个陌生不识的世界。认识如同扇动的蝴 蝶翅膀被一滴松脂迟滞,在琥珀中还原出观看的细节和纹理。
我们认识的并不仅仅是文字。当我们在万事万物中识别出意义,我们还能看到它们本来的样子吗?当大脑在视野中迅速地识别出 这是“一幅画”“一组照片”或者“一棵橡树”时,我们看到的究竟是事物本身,还是一组组文字式的符号,抑或是一杯水?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庭前柏树子 2
禅宗代表的古老东方智慧,时刻警惕并反省着认识对观看的背离和妨碍。那些充满循环论证、逻辑内爆和自相矛盾的谒语和公案, 如同给人的心智之眼加上了久视不识的滤镜,通过抛弃理性,超越认识的局限,从而顿悟真相。这一点似乎具有很强的当代性—— 在当代艺术中,也随处可见摆脱认识和意义的努力。解释和共识是要回避的,不要问,不要说,一切都归寂于个人的体验。一个 字是什么意思,字典里能查到;但一个字构成的当代艺术作品是什么意思?如果字典里能查到,那就坏了......的确,就像久视不 识的眼睛看到了更多,摆脱了越多的认识和意义,我们越是能够获得纯粹的体验。西方十九世纪末以来“新艺术的震撼”也多出 于此。
但事情没有到此为止。我们,我们的自我意识,无法停止认识。在自我意识诞生的那一刻,它从宇宙中认出了自己。认识是心智 的本能,也是心智的本源。就像面对久视不识的图形,无论怎样说服自己,你仍然知道那里存在着想要努力找回的意义。消解了 意义的体验虽然丰富奇妙,但就像爵士乐里层出不穷的不和谐音程,激发绚烂色彩的同时,也会让你欲火冲天,亟待解决。
纯粹的体验无法令人满足,也是不完整的。理解和认识不仅是体验的对立面。意义构成的虚拟世界,如同计算机运行的模拟器, 在遮蔽底层硬件的同时,会带来更高一维的体验。正如当你轻快地阅读《门》的开篇,你在阅读理解的虚拟世界中体验宗助的困惑。 而当你注视那些楷体的“字”,你在真实世界中变成了宗助。你无法同时体验到两者,但你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字同时理解它们。 理解的时候,你在对自己说话,并且听懂了自己说的。当你把同样的话说给别人听,或是写成文字被阅读,意义被编码结晶,再 被解码溶解。每一次理解的递进,意义都会激发出新的体验。
就像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3 所隐喻的,一个能够表达自己的形式逻辑系统,一定存在无法从内部推导出的真命题。一个拥有自我意 识的心智,也总能在跳高一维之后,理解原本无法理解的体验,同时在新的维度上产生无法理解的新体验。于是,“不完备”的 是在同一维度无法并存的体验和理解。而通过不断地“跳高一维”,我们的心智可以在无穷嵌套的递归中获得完备。
然而,我们生也有涯,而递归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岂不是殆已......也不一定。“唤作拳头则触。不唤作拳头则背。未审唤作什么”4。 面对无涯的公案,可以一拳头揍上去。无穷的嵌套也未必带来无限的烦恼。侯世达在《GEB》5 中有一个啰嗦而美妙的例子:
阿基里斯擦了擦神灯:我的愿望是请你满足我 100 个愿望。 灯神:这是一个可能引发无穷嵌套的元愿望,请稍等 1 分钟,我要请示一下我的上级元灯神 ......(擦元神灯)
灯神:请问可以满足一个元愿望吗?
元灯神:请稍等 30 秒,我要请示一下我的上级元元灯神(2 倍速擦元元神灯)
元灯神:请问可以满足一个元愿望吗?
元元灯神:请稍等 15 秒,我要请示一下我的上级元元元灯神(4 倍速擦元元元神灯)
. ......(无穷元灯神用无穷小的时间作了回答)
元元灯神:你的愿望被批准了。(正好过了 15 秒) 元灯神:你的愿望被批准了。(正好过了 30 秒)
灯神:你的愿望被批准了。(正好过了 1 分钟)

,
只要每一项都在前一项的基础上等比缩小,无穷级数的和会收敛于一个有限的值。这是一个解决。在无穷但不断凝练 的递归和嵌套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有限的、完整的实体。一个完备的自我意识的同构。
坏了,数学公式是用理解(或者说不理解)妨碍体验的集大成者,用之则触,不用则背。但愿剩下的一半读者原谅这枯燥的话题, 并且跳高一维,体验到公式之上的乐趣。有意思的正是心智在这些无穷而有限的维度中轻灵跳跃的过程。每一个迷恋艾舍尔版画 所营造的不可能空间、并且在纪念碑谷中为艾达勾画出一条可能路径的人都会同意。
所以,就有了这本杂志。
(周详|文)
1 《石溪心月禅师语录》
2 《指月录》
3 哥德尔定理的严格表述:任何相容的形式系统,只要蕴涵皮亚诺算术公理,就可以在其中构造在体系中不能被证明的真命题,因此通 过推演不能得到所有真命题(即体系是不完备的)。参考书目:《哥德尔证明》,欧内斯特·内格尔(Ernest Nagel),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4 《宗鉴法林》
5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侯世达,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