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艺术家组合B&B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个展“天气大战”以同名纪录影片作为线索,集结了近年以极端天气为素材的三个系列作品,《干旱》、《冰冻》和《风暴》,以及艺术家为这次展览新创作的关于天气历史的雕塑装置《天气之中:大气的战场》。此次展览涵盖了影像、雕塑、装置、文本和摄影等22组/件作品,全方位地展示艺术家对气候问题的探索。 作为始终探索大地与环境问题的艺术家组合,B&B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一直以气候问题作为创作的焦点,他们将人类试图改变气候的地球工程学实验以艺术的方式落户在自然之中,扩展艺术发生的空间和领域。他们的科学态度和艺术想像集结在艺术、技术和自然的共同领域,为科学实验投上一道诗意的光束,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做出评论。 展览的背景和契机值得体味。策展人在策展前言中提及当前的国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和中国现下的空气污染和恶劣天气的严重性,这两种看似没有联系的议题,恰恰可以通过B&B两位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表达大致理解其中暗藏的线索和关联。天气大战,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天气的战争,通过展览前言我们似乎把这种战争直接预设为“人与自然”这种不可抗力的搏斗和对抗,最后会理所当然地得出所谓的“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不可以以破坏自然的客观性”这种论调,再加上艺术家来自自然环境优美、环保政策领先全球的北欧国家这种背景的预设,我们很难去剥离常规的结论思考。但是在仔细看完艺术家带来的三个系列作品以及最后为这次展览特别创作的作品《大气之中:大气的战场》之后,我们会发现展览带给我们的思考似乎又回到了一开始策展人提及的当前的政治形势的状态。天气,似乎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政治性的要挟与勒索的工具,成为政治角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笔者记得之前一篇关于全球国家碳排放量分配的报道中,中国一位负责此领域与发达国家在联合国谈判的技术性官员便发出过“天气、环境即政治”类似的感慨。 当然,即使“美国新任总统公开否认气候变化的存在,把气候变化推罪为中国人发明出来的遏制美国产品竞争力的骗术”(策展前言提及),也无法无罪辩护中国在环境与空气治理方面的不足和无奈。这次B&B的个展中,民生美术馆全天循环播出了艺术家之前拍摄的那部《天气大战》, 影片围绕艺术家带着一个“龙卷风转向器”在龙卷风最猖獗的美国中西部试图拦截龙卷风的行为记录。影片中有一段关于中国北京人工消雨/降雨的片段,应该是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期间人工消雨的采访。工作人员略显笨拙的演示和自信满满的解说也跟艺术家所做的“龙卷风转向器”的行为有所类似,人类为了抵抗某些恶劣天气或者改变不需要的天气状况的实践,在自然面前确实显得有些笨拙和可笑。但是这个片段的另一个层面,也若有似乎地呼应了所谓天气环境与政治无法剥离的现状。 《盐结晶1-6》(Salt Pan Crystals I-IV),UV打印摄影,亚克力、硅胶、LED灯,2013,展览现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图片提供 《龙卷风转向器》(Tornado Diverter),装置,铝板、聚酯、塑料、尼龙、上涂料的钢架构、LED、橡胶、汽车电池、变压器、电缆、灯,2012,展览现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图片提供 《拯救瑞典最高峰的救护毯》(Rescue Blanket for Kebnekaise),装置,遮光布料合成树脂棉、冲压大理石粉合成材料、钢铁架构、石蜡、尼龙绳、桦树枝,2016,展览现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图片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