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德特约记者 沈奇岚|文
 乌果·荣第隆尼(Ugo Rondinone)Gladstone Gallery, New York Art Basel | 图片提供
“那个当年的谁谁谁”
“展馆太大了,实在太大了!”坐在我对过的中年美妇人描绘着她昨天去的巴塞尔艺博会,“我都把脚走疼了。”她抱怨说。
我们坐在旅馆的餐厅里,吃着早饭,交流着彼此的见闻。
“啊,您是中国来的记者呀,这么远过来真是不容易。我就住在瑞士,离这里不远的一个郊外。这次我来参观艺博会,是因为……”她犹豫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顽皮的神色,“是因为我和一个画家住在一起。他不让我来,我偏偏要来。”
这倒像个有趣的故事,我的好奇心一起,就问:“为什么?”美妇人喝了一口咖啡,叹了一口气,“我想看看,他的作品还有没有什么市场。他从前是瑞士颇有名的画家,可后来他做了十年建筑。您知道,艺术这一行,倘若一两年没有新作品,别人还不至于忘了你。可如果你十年没有出现,离开这么长时间后再要回到这一行就实在太难了。现在没有什么人记得他的作品。”
这是艺博会残酷的一面,没有留下名字的人犹如水中浪花。就算是曾经得到过关注的艺术家,如果不擅长经营,很快就被遗忘。如今的艺术家犹如辛苦打拼的艺人,必须保持曝光率,必须保持作品量,倘若突然消失了十多年,再要回到话题中心,更是难上加难,没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个当年的谁谁谁”。他除非彻底转型,或者制造爆炸性话题,否则重新得到关注谈何容易。
美妇人理了理胸前的丝巾,继续说:“昨天我在一家画廊问了问,对我先生的作品是否有兴趣,我能否给画廊留一张名片。画 廊的人就问我,他画的是不是抽象画。我说是具象绘画,画廊马上说,那没有市场,不用给名片了,她不可能和我联络。唉,真是有点儿受打击。”
“所以您先生不让您来参观艺博会?”
“可是我们的仓库里现在堆满了他的画。我们有个农场,有非常宽阔的场地,可是没有什么人来看作品,因为在郊外,交通也不方便。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我向她做了些建议。比如可以和企业合作,在他们的农场里举办活动,聚集人气。或者联合新锐的策展人,做跨界展览,把他的画和其他人的摄影作品以及新媒体作品一起展览。“您知道,这些是时下流行的方式。或许在新的展览方式里,您先生的画或许可以找到新的收藏者。”
“您知道吗?这是很好的方法,可是我先生那一代人是不可能这么做的。他们的信条不允许他们做这样的跨界展览,他是非常骄傲的人,唉。其实新的创作方式也很有趣,昨天我看到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作品,恨不得自己也拿几幅画来剪剪玩玩,可惜我不是艺术家。”
“怎么会,人人都是艺术家。”我对她点点头,心中暗想,倘若她马上开始创作,说不定比她的先生更有当代意识,反而可能成为更有市场的艺术家。美妇人看着我,笑着摇了摇头。她的先生,“那个当年的谁谁谁”,会继续在他们的农场里创作无人问津的作品,守着他的骄傲,也守着他怀才不遇的寂寞。这可能是大多数艺术家的写照。
 陈界仁,《工厂》(Chen Chieh-Jen, Factory ) Sakshi Gallery Art Basel | 图片提供
樱桃熟了
“一来就被人订了”,谈起这次参展的情况,周禹汶颇为欢喜。香格纳画廊已经是巴塞尔艺博会的常客,凡是收藏中国艺术家的西方机构,香格纳画廊常常出现在他们的咨询名单上。香格纳画廊代理的中国艺术家也倍受收藏家的关注。
在香格纳画廊的展出空间里,两面宽墙上,挂着两幅风格截然不同的大型油画。一幅是曾梵志的作品,另一幅则是张恩利2010年的新作。
“张恩利的这幅作品《水管》目前是 18 万美元。在我看来,他的作品会很好。能打开人们对生活的另外一种观看。你看他这幅画,挂在曾梵志的画旁边,很和谐。”
曾梵志是这次画廊重点介绍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无题》售价高达 120 万美元。“张恩利的画第一天就有两家机构抢着要,我们只能和来晚的那家说对不起。曾梵志的画因为售价高,购买的机构还需要先集资,然后就订掉了。”香格纳画廊还带来了曾梵志的雕塑新作品《遮盖的羊肉》。“这个作品让我想了很多很多,那天去他的工作室看作品,晚上回来,我脑子里就是这个作品。”这是目前让周禹汶最赞赏的作品之一。“这次就带过来,让大家看一看,不卖的。还要带回去作为母本,继续做另外两个作品。”这是曾梵志创作的新方向,以木雕呈现大理石质感的作品,将在八月的上海个展上正式呈现。
周禹汶拿出一袋樱桃问我:“吃不吃?很甜。”我随手拿了几个,果然很甜。毫无疑问,樱桃熟了,一如香格纳画廊的经营。
探索中的新型画廊
广州维他命艺术空间是本届第二家参加艺博会的中国画廊。维他命艺术空间以“有多少条单向街,可以通过真实的街心花园”为主题,展出了曹斐、白双全、郑国谷、陆春生等艺术家的作品。展览空间里的大屏幕上正播放着曹斐的作品《人民币城市》。瘦瘦的胡眆戴着一条细细的灰黑色围巾,静静地站在展览空间一旁,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
“我觉得,现在中国的艺术家关注的话题不一定打上中国的标签,不少艺术家都在思考全球化的问题,消费社会的问题。这些 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很具有世界性。”胡眆说。这也代表了维他命艺术空间的立场—在全球当代艺术的谱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画廊和艺术家的关系不仅仅是代理销售作品的关系。就是说,我们和艺术家合作,同时也是一种创作。”胡眆努力表达他对画廊的理解,买卖艺术品是传统画廊的角色,他的维他命艺术空间有更多的追求,比如出版《迷你马拉松》这样有趣的印刷品,做不少毫无盈利目的的跨国项目。广州维他命艺术空间代表着探索中的新型画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