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PAGE THE WORLD 特刊《艺术世界》与德国DETAIL杂志特别合作
建筑的皮肤
和制造业一样,艺术品的生产、销售和流通早已进入了全球化的过程。巴塞尔艺博会(Art Basel)正是这个巨大的艺术工业的精品店。沈奇岚|摄很难相信这是瑞士的夏天。风雨交加,甚至需要系紧围巾,才稍稍有些暖意。很难相信这样的天气毫不影响人们看一场艺术展览的热情,始终有人排队买票。甚至到了艺博会最后一天的下午五点,离最后的散场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售票处前依然一条长龙,展馆内人们摩肩接踵,不愿离开。这是人们一眼望见的巴塞尔艺博会—有趣的艺术家,风格不同的艺术品,包括了传说中的天价作品,大大小小世界各地的画廊,一场长达五天的盛会。6 月 16 日至 20 日的第 41 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吸引了 6 万 2 千多名参观者,300 家国际一流的画廊带来了 2500 多名艺术家的作品,称之为“艺术盛宴”毫不为过。倘若仔细品味巴塞尔艺博会,会发现值得观赏的不只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那些和艺术有关的人们默默站在艺术品的背后,推动着艺术品的普及和流通。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艺术家。在巴塞尔,这群人的名称是:艺术经纪人、画廊拥有者、策展人、收藏家、博物馆艺术馆的馆长们、各类艺术机构的代表人……在所谓的艺术圈,这些人拥有着真正的权力—话语权、定价权、购买权。他们是艺术圈的玩家,是真正的 player,怀揣着 vip 的门票,不必排队就可以入场,开展前已经提前观赏过所有的优秀作品,甚至在第一时间下了订单—这是人们不能一眼望见的巴塞尔艺博会。好戏早在开场前已经结束,抢手的艺术作品早已在第一天被预订掉。艺术属于每个人,但是大部分的艺术品属于这群人。这群人来到巴塞尔,总是有备而来,有的放矢,常常箭无虚发。巴塞尔艺博会成为了一场目的明确的填词游戏:谁,在哪里,做什么,为什么。在巴塞尔,艺术就是一场生意。买卖艺术品是艺博会的主要功能。不必羞于谈钱,大大方方的讨价还价在每个展览的小隔间里发生—“您这幅作品卖多少钱?”“12 万欧元。”“我觉得超出了我的预算。”“那如果降低到 11 万欧元,您能接受吗?”安迪·沃霍早就说过:做好生意是最上乘的艺术。那么巴塞尔艺博会无疑致力于探索艺术的最高境界:把关于艺术的生意做成最好的生意,即最上乘的艺术。艺术或许需要解释,可生意无需解释。谁想在巴塞尔得到什么,谁能在巴塞尔得到什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目的往往和艺术本身无关。当然,巴塞尔艺博会不止是大卖场。巴塞尔艺博会在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上都进行了积极拓展。对内的拓展包括丰富展会期间的内容和节目。丰富的讨论、交流和公共表演项目让艺博会更贴近普通参观者。对外的拓展,则是指艺博会对整个城市的影响。经过 41 年的经营,巴塞尔艺博会成为了巴塞尔这座城市和瑞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艺博会开幕期间,其强烈的辐射效应让巴塞尔充满了艺术气息。除了艺博会所在的两个巨大展馆之外,同期举办的“迈阿密设计展”和“瑞士设计大奖展”就在艺博会隔壁的展馆举办。被艺博会吸引而来的参观者往往也会去看这些展览。艺术家威廉·托克(William Tucker)曾说过,“60 年代是艺评家的时代,而现在的艺术世界,处于生意人的时代”。如果你和我一样,站在风雨交加的巴塞尔,看着人们热情不减地买票进场,也许真的会点头称是。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