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0年7月 243 期

非洲! 回来!

Afrika!

Mayibuye!


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渴望自由,因为我生下来就是自由的,我以我能知道的各种方式享受着自由

——纳尔逊·曼德拉《漫漫自由路》

SAMTA BENYAHIA:蓝色覆盖了错乱

蔺佳(实习) | 文  The Fowler Museum at UCLA|图片提供


《戴面纱的建筑》(Architecture of the Veil ,2007),David Mayo|摄

蓝色是从撒哈拉沙漠仰望天空的颜色,是从地中海南岸眺望大海的颜色,蓝色也是伊斯兰人民装饰宫殿穹隆的瓷砖颜色。阿尔及利亚艺术家萨姆塔·本雅哈亚(Samta Benyahia)1948 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1988 年移民法国,作为一名穆斯林,纯净的蓝色是本雅哈亚创作中最稳定的隐喻符号。

在阿尔及利亚,女性出门需穿长袍戴面纱,在家不戴面纱,但不可见客,因此建筑的窗户设计得比较狭小,装有遮窗格栅(moucharabieh)。遮窗隔栅的图案密集生动,一般由几何曲线、植物图案变化而来,异乎寻常地精美,洋溢着伊斯兰风格的民居特色。

在 1998-2001 年的装置作品《女性的历史》(History of women)展出于英国 Relational机构、Spacex 画廊和埃克塞特大学(Exeter university,UK)的联合展览“样本”(Patterns)。本雅哈亚将展厅的窗子贴上蓝色的传统几何纹饰或装配上蓝色的镂空木雕窗栅,使室内空间变身为静穆神秘的伊斯兰私人内室,地面上摆放着四代女性的照片,目光一致迎向窗外。无处不在的明艳蓝色舒张着自身的繁复优美,占据了空间,吞食了言语,筑建起沉默的蓝色藩篱。禁闭并没有被攻克,禁闭以原样被公开出来。来自外界好奇的目光与来自内部的拘谨目光在此交错,两种人生境遇彼此冲撞。对于将“观看”视为天赋人权的人们而言,他们将不得不通过凝视对方来重新凝视自己的双眼。

2007 年的装置作品《戴面纱的建筑》中,本雅哈亚将福勒博物馆玻璃大门和面向庭院的玻璃窗全部贴上阿拉伯遮窗隔栅图案的蓝色透明贴膜,在庭院的小型喷泉中,用约40米布幅的蓝色薄纱代替水流溢满整个水池。展室墙上挂出 8 幅 20 世纪初阿尔及利亚妇女的黑白肖像,以阿拉伯语和法语双语朗诵的诗歌播放于在空旷的展馆中。幽禁于蓝色“面纱”之后的渴望在诗歌循环回响中获得力量,穿透重重障碍,抵达另一世界的观者。在这8幅肖像中,有本雅哈亚母亲和姨妈的照片,本雅哈亚不能改变受禁锢的女性的命运,但作为关注她们命运的艺术家,她试图在更广阔的格局中寻找批判与和解的尺度。宽大的蓝影覆盖在错乱嘈杂之上,一切回归纯净。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