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0年7月 243 期

非洲! 回来!

Afrika!

Mayibuye!


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渴望自由,因为我生下来就是自由的,我以我能知道的各种方式享受着自由

——纳尔逊·曼德拉《漫漫自由路》

JANE ALEXANDER:沉默的非洲历险(节选)

木木 | 文 Daimler Art Collection Stuttgart/Berlin | 图片提供 Uwe Seyl,Stuttgart | 摄









在种族隔离制度的后期,南非人茫然不知何所之。白人不知道应当如何行事、应当如何对待黑人,反过来黑人亦是如此。原先存在于不同人种间的界线荡然无存,南非的社会图景从此天翻地覆。简·亚历山大(Jane Alexander)的装置作品《非洲历险》(African Adventure )中的形象正是来自于这段麻烦时期。他们半人半兽,仿佛从噩梦中走出,又像是核子战争的劫余。通过这些变异的生物体,简想要唤醒超现实的生命,让他们成为开普顿街道中的主角。

作品的中心形象是一个手持短刀的男人,他半裸着的身体上缠绕着细绳,细绳末端拖拽着各式东西:镰刀、刀具、微型卡车、拖拉机……这些都跟随他亦步亦趋,如同婚礼的进行序列。这个男人像马一样被套在轭中,无从选择,他身上的所有器具都是为了在土地——也是生命的起源之处——上使用的。他脚下红色的土地构成了《非洲历险》装置的舞台,这种颜色的土壤让人想起被焚毁的国土、干涸之地和没有生长能力的土地。

在观众面前,包括持刀男子在内共有 13 个生物:多样、混杂、不行动,无关联。他们有的立于木箱之上,有的端坐不动,有的高高爬在木桶上面,摊开双手,脚分开。在这个没有时间、噩梦般停滞的场所,他们就像是站在自己的身后,全都一动不动,似乎没有办法参与到任何行动中——这是存在于无何有之乡的生物体,观众看不出他们有任何明确的意图,这群人看上去像受害者,但也能轻易转变成施暴者和进攻者。他们激起观看者复杂的情感,怜悯、好奇、害怕、羞耻、伤感、负疚、焦虑和同情同时涌上心头。作品的封闭空间让所有形象闭合在同一地点,这也让相似形象间的重新生意、重复和转变成为可能。简从她的日常生活中提取出那些奇怪而熟悉的形象,但又在作品中遮住他们的脸和内心——创造人物并掩饰人物,就这样,简制造出了她标志性的模糊、歧义与疏离。这个复杂的、大规模的装置作品的名字让人想起白种人在中非和东非陆路上的射猎旅行,而作品名正取自开普顿的一家旅行社。《非洲历险》本身就代表着欧洲对于非洲的观看,代表着那些带着福音书和预言来到的人对于这块土地的无情征服。

……

(全文见《艺术世界》2010年7月刊)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