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0年7月 243 期

非洲! 回来!

Afrika!

Mayibuye!


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渴望自由,因为我生下来就是自由的,我以我能知道的各种方式享受着自由

——纳尔逊·曼德拉《漫漫自由路》

MALICK SIDIBé:他们的脸就是世界

木木 | 文 Fifty One Fine Art Photography|图片提供 ©Malick Sidibé


马里克·斯蒂贝,《圣诞夜》(Malick Sidibé,Christmas Eve ,1963)

一对年轻的黑人夫妇正在圣诞派对上跳舞。妻子光着脚,身穿着风格明显的 60 年代白色连衣裙,丈夫则穿着平底休闲鞋和一身时髦的套装。他们在一起跳摇摆舞,年轻的身体之间保持着距离,头低下来并且靠得很近,两个人的脸上似乎都显出了羞涩神情。这是一张令人难以置信的照片,它充满了亲密、活力、欢欣和期待。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后来被人称作“马科巴之眼”(马里首都)的马里克·斯蒂贝(Malick Sidibé)。

马里克是一个天性乐观并且很幸运的人。1952 年,官方出钱送他进入后来名为国立艺术研究院的学校进行学习,后来又成为巴马科著名的社会摄影师杰拉德·吉尔拉特(Gérard Guillat)的摄影助手。由于杰拉德一直忙于舞会、官方晚宴等殖民地大事件的拍摄,作为助手的马里克就变成专门拍摄非洲人的人。1956 年,马里克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布朗尼(Brownie)照相机,它小巧又轻便,拿在年轻的摄影者手上非常搭调,人们开始邀请马里克参加城里的各种舞会并且为大家照相。每到周末,他总是忙碌穿梭于多个派对,然后回到工作室把将近 400 多张照片冲印并放大出来,工作一直持续到次日清晨。

一天,有个年轻女人请马里克拍照。他仔细检查镜头和取景器后透过镜头看她,这时女人尖叫起来:“来人啊!这里有个强奸犯!”马里克也冲着她叫道:“你瞎嚷什么!人们听到了还真以为我强暴你了呢!”女人回答说:“曾经有人跟我说过,通过这种镜头看到的人像是倒过来的。”她以为这样的话裙子就会散开来,而摄影师就看到了她的裸体!为使她安心,马里克让她到镜头后来看自己,最终女人放心了。

1962 年,马里克离开杰拉德,创办火爆的“马里克工作室”。60 年代时,这个工作室的确与众不同,它是一个可以制造场景和梦幻的地方,人们甚至可以在这里假装来一场摩托车大赛。大家都愿意到他这里,他们骑在小摩托车上摆造型,炫耀自己的帽子、裤子、珠宝或者太阳眼镜,人人都在追逐巴黎的时尚。很多人大老远骑车过来,因为工作室里有电——那时候的电可是相当奢侈的东西,人们乐意享受这种奢侈和幸福感。50 年代起,舞曲和摇滚乐进入马里, 1960 年,这个国家脱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这两个重要转变让整个国家都变得丰富多彩。巴马科的夜晚热闹非凡,马里克回忆说:“突然间男孩和女孩可以走得很近,他们可以牵着自己喜欢的女孩的手。但在之前,这可是被禁止的。男孩子也喜欢看到照片中自己正与某个女人跳舞,尽管这女人不是他的女友。他依然可以告诉朋友说自己得到了这个女人。”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时光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了。这些日子里,马里克正在整理他数以万计的照片底片。作为摄影师,马里克认为别人的面容犹如一个世界,当他抓住了这个面容时,就能看到世界的未来。他的作品记录下一个非洲国家的首都最为生机勃勃的时代,将当时新一代独立后非洲人的喜悦、自豪和欢欣都定格成了永恒。这些作品本来只是为非洲人而拍摄,现在却为全世界的人们所共有了。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