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志超|采访整理
银川当代美术馆|图片提供
※ 地点:中国宁夏银川当代美术馆国际艺术家村
※ 项目名称:银川当代美术馆国际艺术家村驻地
※ 设立年份:2016
※ 驻留时长:根据情况调整
※ 运营者:美术馆
※ 创作类型:未定
银川当代美术馆国际艺术家村
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国际艺术家村在今年 9 月的第一届“银川双年展”前夕迎来了它的第一批驻地艺术家,他们同时也是此次双年展的艺术家。其中包括如瓦尔森·库玛·库勒瑞(Valsan Koorma Kolleri)、穆罕默德·卡西姆(Mohammed Kazem)、阿尔克·里赫(Alke Reeh)、贝妮莎·波斯奥(Benitha Perciyal)等多位艺术家都在此次双年展上展出了他们在驻地期间所进行的创作。这些作品多为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借助当地的材料物力、依据展览的户外空间而特制的大型装置作品,也包括一些在主展厅展出的雕塑、录像等作品。
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国际艺术家村建在美术馆主体的旁边,同处贺兰山下、黄河旁边的华夏河图艺术小镇,距离银川城区有 40 分钟的车程。艺术家村共有24间工作室,带着伊斯兰建筑的风情,还配有广场、咖啡厅、餐厅等设施。工作室均宽敞明亮,在内部空间做哪怕是大型装置或雕塑的创作也没有丝毫问题。而这里的山石、黄沙、粘土、毛皮、秸秆、水、风等自然环境资源也无不能给创作提供物料——它们大多数也出现在了此次驻地艺术家的创作中。
在本次的采访中,“第一届银川双年展”的策展人伯斯·克里什阿姆特瑞(Bose Krishnamachari)表达了自己对银川当代美术馆国际艺术家村的喜爱,谈及了在双年展中纳入驻地项目的想法。此次参展艺术家的驻地创作也无不显示出驻地本身能够带来的化学反应和勃勃生机。但尽管如此,作为一个成立不久的新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虽然对国际艺术家村有着清晰的定位和美好的愿景,但如同伯斯所担忧的,地处地理和经济、文化上的边疆,再加上当地文化的复杂,以及缺乏一个有系统、有活力的行业环境,艺术家村的下一批驻地者尚在途中。
第一届“银川双年展”驻地项目期间,瓦尔森·库玛·库勒瑞,在银川当代美术馆国际艺术家村工作室中进行创作
ArtWorld:在此次双年展中纳入驻地的项目是你的想法和建议,还是美术馆最初对双年展的设想?
伯斯•克里什阿姆特瑞(以下简称“伯斯”):一直以来,我都提倡对外部空间的使用,因为这也是白盒子展览空间的一部分。我建议展览应当既有美术馆内和馆外的项目,同时也有超越这二者的项目。这一想法最终孕育了一种十分有趣的并置,并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艺术家们同美术馆一同进行探索。事实上,我想要将双年展扩展到整个城市的内部,进入学校的围墙内。
ArtWorld:在你看来,驻地项目在双年展的主题及架构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和重要性?
伯斯: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去过很多个驻地空间。但是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国际艺术家村是最名副其实的。在一座当代美术馆的旁边建造一座国际艺术家村,这是一个很棒的主意。不仅如此,驻地工作室还应该在一个时间段里向公众开放。如果真的这样的话,我会将所有的工作室都用起来——如果我的时间、工作室,以及资金允许的话。此次双年展中,我们使用了24 间工作室当中的 6 间。实际上,此次双年展上我所邀请的艺术家是这里的首批驻地艺术家。他们甚至走得更远,用到了工作室外的空间。
ArtWorld:你如何为此次双年展中的驻地项目挑选艺术家?
伯斯:对于哪些艺术家能够进驻到银川当代美术馆国际艺术家村的空间当中来,我大脑中有清晰的概念。这些艺术家必须能够依据特定环境创作作品,他们能够将空间内外的材料都运用于创作当中,他们能将时间、空间,以及随手可触的材料都综合起来。因此,对艺术家的选择是很简单的。在我所选择的参展艺术家当中,我很清楚哪几位能够让驻地的空间物尽其用。
瓦尔森·库玛·库勒瑞在银川当代美术馆国际艺术家村的驻地创作,《地球低语》(Earth Whispers),雕塑装置,竹子、麻布、纸浆、粘土,尺寸可变,2016
ArtWorld:你是否和这些艺术家提前做了一些关于驻地的沟通?由于你本身或许对银川这座城市,以及银川当代美术馆的驻地项目并没有太多了解,在和艺术家的沟通中,你会重点沟通些什么?
伯斯:从一开始邀请他们参加展览开始,我就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在此次双年展开始之前,我就对驻地的空间及其周边做了一些考察,我对银川这座城市以及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国际艺术家村非常了解。因此,我也十分了解每位艺术家需要些什么,他们在这里会做些什么,又会用什么来做。所以,我所做的考察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
ArtWorld:和其他参展艺术家相较而言,对驻地的艺术家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伯斯:没有。对我来说,不管是驻地的艺术家,还是不驻地的艺术家,都同样重要。
ArtWorld:鉴于你在此次双年展中的经验,你如何看待银川当代美术馆的驻地项目?你会给其他双年展上的驻地项目怎样的建议?
伯斯:双年展期间的驻地项目无疑是很棒的,但也是因为这是我所负责的一个项目。我不确定美术馆的驻地项目接下来是怎样。确定无疑的是,要让如此好的空间和环境物尽其用,好的策展人或是项目负责人是必不可少的。关于双年展上的驻地项目,我认为必须要有很好的策划。前来进行驻地的艺术家必须要和彼此发生联系,和环境发生关系,他们必须为美术馆所预见的未来指引方向。
阿尔克·里赫在银川当代美术馆国际艺术家村的驻地创作,《帐篷》(Tents),岩石、纺织品、铝管,尺寸可变,2016
ArtWorld:你既是艺术家也是策展人,在你看来,驻地的经历带给艺术家的是什么?
伯斯:对任何一个艺术家来说,驻地都是其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因为,驻地的经历给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机会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也就是工作室,转而去探索和了解周围的环境与空间。
ArtWorld:你参与过哪些驻地项目?当地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元素是否必须进入驻地的创作?
伯斯:我在1996 年的时候通过USIS获得了中美地区艺术联盟奖(Mid America Arts Alliance Award)。这个奖项提供了一笔丰厚的资金,让我得以周游各处,最后在旧金山索萨利托的海角视觉艺术中心(Headlands Centre for Visual Arts) 进行驻地。这里的工作室和驻地经历给我带来了新的机会。一间普通的厨房都可以成为一个有趣的烹饪空间,通过多种多样的菜肴来理解不同的文化。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在一座兵营里进行,这促使我们通过逆向的思维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