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 中国上海|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6.9.30 - 12.25
展览现场图 “无题”(午后)
(弗生|文)为纪念费利克斯·冈萨雷斯- 托雷斯逝世二十周年,外滩美术馆以最大诚意打开自己,整个空间让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敞亮和通透。最合适的观展时间,无疑是风和日丽的午后:微风吹起水蓝色的窗帘,夕阳斜射,金色的串珠安静地闪亮着。来,跳舞吧。 美术馆六层咖啡厅中央,墙面上缘有一连串银色的年份和关键词组成的文字序列,这个作品是视冈萨雷斯- 托雷斯为挚友,也是其主要画廊代理人安德烈娅·罗森所作的肖像。不久前,安德烈娅·罗森在纽约的画廊也为其举办了个展,由冈萨雷斯- 托雷斯的两位艺术家朋友罗尼·霍恩(Roni Horn) 和朱莉·奥特(Julie Ault) 策展,联合米兰的马西莫·德·卡洛画廊和伦敦的豪希·沃斯画廊三个空间一起,分别从三个不同谱系出发(串珠帘子系列、年份肖像系列及 1991 年作品合集)梳理其作品。很少有人能在三个月内周游世界看全这些展览,因此在上海的观众无疑是极其幸运的。这次外滩美术馆从全球 30 家艺术机构甄选,集中呈现了艺术家创作于1987 至1995 年间的 40 余件作品,这规模放之全球都属罕见,接近于 2012 年在韩国首尔的亚洲首展《双(Double)》上 44 件的作品数量。 虽然翻译过、阅读过、从图中见过冈萨雷斯- 托雷斯的作品,但真正走进展览现场,还是不同的。所有作品的材料都十分平常,却往往被安排在意想不到的位置,以最简单的方式连接、区分、重塑了美术馆的空间,充满惊喜又很亲切。每一层的楼梯间安排了纸张类的作品,中间的主体展厅主要陈列窗帘、串珠垂帘、甘草糖等体量较大的作品,而东面更深处的三个延展空间则可视为更私密的地方,安放着爱人罗斯的“肖像”,舞场和余晖两组灯泡作品。一切都各得其所,温柔安静。就好像是……走进了他的家,而冈萨雷斯- 托雷斯则敞开胸怀,张开双臂,拥抱所有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他是彻底开放的。
展览现场图 展览也很好地传递了这种开放性。一方面,艺术家及其基金会鼓励作品在不断旅行的过程中,因地制宜,不必拘泥于每件作品标准的展示方式,反而要进行各种在地性的调整。另一方面,敞开的展览空间和松散感性的导览手册亦在努力维护,甚至拓展这种开放性。时常,因为展陈需要,展馆空间需要在内部增加墙体,以延长展线,区分空间。而这一次,外滩美术馆则完全敞开,没有阻隔,没有遮挡,甚至二楼还露出了东面超过三米的落地大窗,使得整个空间十分通透。同时,本应该以官方、权威、客观口吻来编辑攥写的展览手册,不仅部分引入了两位策展人感性的语句,频繁地使用第二人称邀请互动式的阅读与思考,同时还取消了装订,松散的单页用长尾夹收拢,鼓励一种松散的阅读。 但或许,可以更私人一些?虽然如此设计编辑的展览手册已然是富于勇气的可贵尝试,而如何在美术馆这样绝对公共的空间中有创造性地言说冈萨雷斯- 托雷斯如此充满私人气质的内容,始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难题,但手册前后明显不一致的写作风格所展现的纠结立场,多少让人惋惜。另外,欣喜地发现还有两个作品在美术馆之外展示,其中一件就是著名的《“无题”(给杰夫)》。将私人照片投放在公共场所的巨型广告牌上,是冈萨雷斯- 托雷斯最大的坦诚和温柔,而这也使得其介入公共的方式变得直接有力。2012 年在首尔的个展,以及在 MOMA 的Print/Out 展览都在网站上对广告牌的位置有详尽的指南。但这次,这 24 幅广告牌又在上海的哪里?如何能看到?可惜美术馆网站和手册上都没能提供答案。
冈萨雷斯用糖果(的重量)、年份等方式为人肖像。于此,两位策展人也用一个在外滩美术馆的展览完成了一幅冈萨雷斯 2016 年在上海的肖像,艺术家似乎被消解了,但又似乎在虎丘路 20 号的每一个角落。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宁静、适宜的午后,凝视、伫立、呼吸,感知宁静、温柔、善意和美。但与此同时,造就这一切的争议,痛苦、恐惧和死亡似乎被简化了,如同沉思被简化成了轻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