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乌托邦还是大卖场?当国家形象被具体到口号、宣传片、建筑、产品、技术、艺术上时,“推销策略”成为世博园区内这近 200 个参展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当然,作为抽象名词的国家,物化之前先得裹上一层华服。的确,建筑是这片 180 天卖场的面子问题,大牌建筑师们已毫不谦让地将光怪陆离的场馆塞给了还处于现代建筑启蒙阶段的中国人民。难怪网络上有人调侃,这些场馆在某一天,将合体成为诺亚方舟!
沙特馆 Imax 版的阿拉伯风光大片,日本馆的《朱鹮的故事》……屏幕颂歌在观众耳边轰鸣着,看吧,那是我们的乌托邦,它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不过,像丹麦馆和智利馆那样绕行于口号和大片的场馆,对他们来说,我即国家,一个小小的虫洞足以让人们共同穿越时空和文化的藩篱。
物化后的国家形象鲜活起来,同时也变得微妙,让人疲倦着自信,又激昂着自卑。开幕式的焰火终将被下一次奢华所掩盖,成功的推销其实不在于一时的氤氲,而是一个可能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