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6年9月311 期
体育·喻体

艺术世界|策划
蔺佳 | 责编
 
虽然体育在当代艺术的视界并不占主场地位,但艺术家们对体育的根源、现象、文化的观察、反思和借用显现出独特的视角,一部分创作者将艺术家身份与规则制定者、观众、运动者的身份进行重叠,创造出超越表象、置身事内的崭新关系。本期“长读”围绕“竞技体育及其隐喻”“社会建构下的身体”“国家、媒体、商业话语下的体育形象”“足球——从古老的游戏到全民文化”“体育场地”,勾画出一幅环环相扣的全景画。
[ 北京|OCAT 北京研究中心 ] 关于展览的展览:90 年代的当代艺术展示
关于展览的展览:90 年代的当代艺术展示
中国北京|OCAT 北京研究中心
2016 年 6 月 26 日 - 10 月 30 日
 
展览现场图,OCAT,北京研究中心|图片提供
 
献给纯真年代的诗
 
(刘希言|文)“您走出大门,向‘右’看有‘一堆大白菜’,那是艺术。”(宋冬艺术展示1992-1993)

基于策展人巫鸿 2000 年对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实验艺术展览的研究,OCAT(北京)研究中心近期举办的“关于展览的展览”将人们的目光重新拉回至 90 年代中国实验艺术早期展示的探索实践与生态环境。十二个由独立策展人策划的实验艺术展览的丰厚文献和一个被取缔展览“是我”的部分再展示,集中呈现了 1990 年代的艺术家、策展人在公开展示实验艺术、将实验艺术接轨社会空间、抵抗官方展览体制的同时又借助体制的种种努力。这些展览有的巧妙结合新生的社会空间并与之对话,如在超市举办的将艺术品与商品概念融合的“超市”展;有的突出官方展览之外的在野性,如在地下室举办的带有很多偶然决策的“偏执”展;有的甚至没有实际的展览场地,代之以一种在地交流的方式虚拟一个展览,如艺术家在各自居住地完成各自作品的“野生 1997 年惊蛰 始”展;这其中,还有很多展览以“被取缔”这个方式戛然而止,更多少为当时实验艺术的展示增添了一些反叛的因素。“关于展览的展览”伊始的大事记回顾和巫鸿的同名著作,从梳理和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实验艺术展示发展过程中“90 年代特殊期”的产生原因,可以简单总结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国际艺术界关注中国、展示空间多元、独立策展人出现等等的外因推动和艺术实验性的自觉发展的内因促进。

从以上的角度来看,“关于展览的展览”无疑是严肃的、冷静的,并或多或少带有一种实验艺术考古的理性思辨,这可能也符合策划的初衷。但事实上,展厅内铺陈的文献中,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场对 90 年代实验艺术展览的回顾,那些或手绘或拼贴的大胆作品的方案草图、记录展览实况或今日不再的装置行为的影像,以及充斥着早期 ps 手法的画册,更是呈现了 90 年代实验艺术的一种纯粹、自由、激进又不乏幽默的面貌,这种面貌隐藏在这个略显枯燥的文献展中,只要认真地去阅读展出文献或观看纪录影像,就会被这其中所蕴含的种种打动。
 
展览现场图,OCAT,北京研究中心|图片提供

中国的实验艺术,或称当代艺术,从六七十年代的“无名画会”“星星画会”中萌芽,在 80 年代的“八五新潮”中大规模爆发,到了 90 年代,一批成长中的实验艺术家和独立策展人,如宋冬、王功新、邱志杰、冯博一、冷林、徐震、张大力等,不再局限于以集体运动对抗官方体制争夺话语权,而是深入地去对艺术的一些根本问题或社会城市发展中艺术介入的位置等问题进行个人化的探讨。彼时,艺术市场、诸如“双年展”之类的成熟展览体制还没有介入中国实验艺术,上世纪 90 年代是资本操控的 21 世纪的艺术前最后的纯真;彼时,官方对实验艺术的压制、公众对实验艺术接受度不高的严酷环境,又使得 90 年代在纯真之余又带有一种叛逆的冲劲和独特的有趣。
 
展览中展出的不少90 年代实验艺术的完成作品或构思方案,一方面呈现出当时的艺术家对“艺术是什么”“艺术如何解放自我”“艺术语言的可能”“艺术观念的消解和再生”“艺术与空间的关系”等命题的认真思考,另一方面,对这些命题的理解又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比如“超市”展中身着导购服的宋冬手持着大喇叭卖力地推销着包括罐装脑浆在内的“艺术商品”、陈劭雄为常见商品标注了诸如“速溶方糖对于初恋少年可以提高其泡妞的成功率”这样新的《使用说明》,“野生”展中王善祥提交了一个要关注动物精神文明建设的《未来动(植)园》的作品方案,“生存痕迹”展中展望打造了一个教人民群众如何迅速成为艺术大师的《新艺术速成车间》……也许,就像年轻的高士明在“后感性:异性与妄想”展的影像纪录片中谈到,“艺术首先是个游戏,但它是一种高度严肃的游戏”。

除了创作的方式和态度,90 年代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在相互交流及作品展示中也体现出一种可贵的纯粹,他们参加或组织展览的目的不是利益趋势或者表现自我,而是一群人对一个共同理念的认可,或是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他们互相支持,他们轻松恣意,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作品,他们不为创作资金所累,他们争议和讨论那些形而上的东西到天明,他们不畏在公共空间进行大胆的冒险。在 90 年代那个诗歌与迪斯科并行、大厦与全民理想交织的特殊时期,这一批艺术家以忠于自己艺术理想的大胆实践,最大程度地解放了艺术和自我,也让艺术的实验性在 90 年代真正地迸发。

相较于当下市场介入和稳健社会环境中的艺术呈现出的重复、疲软,90 年代那些纯粹的、执着的实验艺术在今天看起来尤为纯真,“关于展览的展览”选取的十二个实验艺术展览的文献,仿若是一首咏叹那个纯真年代的长诗,辞藻朴素,但读起来依然激昂。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