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6年8月310 期
观看 de 复调

艺术世界|策划
杨圆圆、汤骁晖 | 责编

时至今日,离群索居的现代人——农夫与水手的后代——我们,谁无有故事便无有生活。可还有什么故事未被讲述吗?我们在文本与影像的年代里逡巡良久,不夸张地说,我们活在故事里,活在讲述中,我们讲述着生活,我们生活着讲述,但讲故事本身却没有因此变得更加容易一些。这门古老的技艺已随着可运用媒介的增加而显得越发盘根错节。仅仅因为,无法言说得更多,无法写得更多,无法拍摄得更多,文本与影像才不得不共谋吗?介入是否意味着牺牲?其实,二者的共谋并非是一个“不得不”的关系,它们始终交织共存。在这里,我们打捞文本与影像的剩余物,把不可交流的变为交流的,把明确的重新变得富有深意,有如青藤爬过矮墙。

本西丽·珰东辛:成人童话
蔺佳 | 文、采访
 
本西丽·珰东辛(Boonsri Tangtrongsin),1978 年出生于泰国,毕业于泰国曼谷大学视觉艺术专业本科和瑞典马尔默艺术学院纯艺术硕士,并曾在瑞典国立艺术与设计大学学院动画系学习过一年期经典动画课程。除了自己创作独立动画作品,她也参与过动画纪录片《地图上的性》(Sex on the Map ,2010)、儿童动画片《隆内博嘎的埃米尔和艾达》(Emil & Ida i Lönneberga)等项目的委托工作。她的作品曾在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新加坡、中国等各地展出。
 
本西丽· 珰东辛的动画《超级芭芭拉拯救世界》(Superbarbara Saving The World)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零食展”上演,这是一组由 13 个 1 - 2 分钟短片组成的片段故事,故事主角是在危难关头孤身奋斗、永不气馁的充气娃娃超级芭芭拉。初睹这部动画是两年前在新加坡双年展上,我兴奋地用相机录下了展览时播放的每个动画片段。依托于阐释而令人恍然大悟的作品比比皆是,但与本能喜爱的作品的相遇却更加求之不得。

两年后,本西丽受邀参加“零食展”,我也因此与她有了进一步交流。与其作品给人以触及禁忌的第一印象不同,她的个人表述简单纯净,与她在照片上的笑容一样,透露出她在生活与工作中体会的快乐与满足。这种反差,我在许多以漫画和动画为创作方向的艺术家身上也看到过。在我看来,本西丽这样一些将动画作为自己所献身的创作形式的动画家与那些仅仅将动画作为自己的创作媒介、创作方案之一的当代艺术家有着本质不同。对本西丽们来说,纸与笔,流动的镜头,真诚而略带稚嫩的心灵是他们为我们创造的世界的全部。动画天然携带着梦与童稚的基因,普通人所理解的动画等于儿童故事不一定是一种误解。当艺术家用动画去撩拨和刺探冰冷的、黑暗的、沉重的、困扰的社会现实与精神王国时,童话便长大成人了,但它保留着一种在成人与童稚“之间”的状态。
 
本西丽·珰东辛,《超级芭芭拉:初始》(Superbarbara: The Beginning),2016,手绘动画《超级芭芭拉拯救世界》(Superbarbara Saving The World,2011 - 2016)系列动画的前传

本西丽的身份位置和工作方式体现着更多的“之间”:她在泰国和瑞典分别接受了本科与硕士两个阶段的教育;她的作品映射着泰国与亚洲的主题,并在亚洲语境下得到更多的展示机遇;她作品制作实现不仅得到了瑞典动画行业的支持,其工作信念的建立与滋养本身就来自于瑞典动画业的历史传承和近年来发展趋势的影响。凡此种种因果与条件,均和谐地融会于这位居住在世界一隅却穿梭在跨文化经历中的艺术家身上。
 
在个人采访之外,本西丽特地补充了一份瑞典动画电影百年历史的资料。她目前所居住的小镇Eksjö 正是见证瑞典动画发展的关键节点的发生地,1996 年斯特哥尔摩的瑞典国立艺术与设计大学学院(Konstfack)在 Eksjö 建立了动画系,除了教育课程,这个动画系还举办各种研究项目、会议和研讨会,创立了一个动画节、一个地区性电影与动画资源中心和一份动画研究期刊,并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展映其学生的动画作品。本西丽曾在瑞典国立艺术与设计大学学院在 Eksjö 的动画系经受过一年的经典动画的学习,这一动画系成立 20 年间所培育的学生影响了当代瑞典动画事业的发展进程。新一代的瑞典动画家,拓展着新型表现形式,融入青年文化,并发掘富有深度和争议的社会议题:如 Hanna Heilborn 和David Aronowitsch 的作品《藏匿》(Hidden,2002)以一个 12 岁非法移民孩子的视角展现他感觉被每个人追捕的妄想,并以纪实性的声音与动画画面相结合;又如 Emma Thorsander 的作品《胚胎》(Embryo,2013)以动画形式呈现了对5 位堕胎的年轻妇女心理状态的采访。在1980 年代以后,以成人读者为目标的瑞典当代漫画也为瑞典动画电影带来一股多元、个人化、略带悲观阴暗的色调,如 Max Andersson 以混合媒材创作的噩梦短片。
 
本西丽·珰东辛,《空之旅程》(Boonsri Tangtrongsin, The Journey of Emptiness),2005,9 分 15 秒,手绘动画
 
ArtWorld:许多艺术家会在作品中进行自我投射,你的作品是否也如此?
本西丽·珰东辛:通常在作品中自我投射并不是我的第一目的,但这点是不可避免的,我的作品中也许有我的影子。

ArtWorld:你的动画作品常常出现有身体能力障碍的主人公,比如《聋哑女孩和歌唱的村庄》(The Mute Girl and The Singing Village )中的聋哑女孩,《空之旅程》(The Journey of Emptiness )中的盲人小女孩。在《看不见的城市》(The Invisible City )中,虽然主人公是健全的,但城市设施处于隐形状态,不被视力所见。是什么让你想到这样的设定?
本西丽·珰东辛:这些人物身体的障碍表现了一种不完美。这使人物显得弱势,但同时这种弱点又使他们确立想要更坚强地生存下去的愿望。这份脆弱化为力量,让他们为自己的生活而奋斗。

ArtWorld: 你早年做过《成为某某》(To Be Someone)这样的定格动画,也颇有趣味,为何后续没有继续这类尝试,而更多地创作手绘动画?
本西丽·珰东辛:《成为某某》是为一个工作坊产出的作品,那是在我学习动画的开始阶段,我在学习如何用摄影机工作和理解时间、空间、运动之间的关系。它是很好的练习。不过,我选择手绘,让过程保持简单。我相信仅用纸笔来创造出一个世界是相当让人痴迷的。
 
ArtWorld:2000 年你从曼谷大学(Bangkok University, Thailand)视觉艺术专业本科毕业,当时你就立志于成为动画艺术家吗?
本西丽·珰东辛:大学期间,我对动画涉猎不多。对普通人来说,几乎不可能了解动画制作技术,因为所有的设备都很贵。最初我得到一台数码摄录一体机(handycam),我用它拍摄娃娃,每个画面逐一拍摄。这是我对动画创作的初次尝试。这种拍摄的质量不怎么好。那一阶段的成品还属于家用级别,但却是一切的开始。后来,当电脑和数码摄像机的价格变得更加普及,我开始自学手绘动画技术,并创作了《聋哑女孩和歌唱的村庄》。我感觉动画恰合我心。随后我去了瑞典学习经典动画(Classical Animation),并决定在那儿继续我的硕士学业。
 
本西丽·珰东辛,《超级芭芭拉:初始》(Superbarbara: The Beginning),2016,手绘动画《超级芭芭拉拯救世界》(Superbarbara Saving The World,2011 - 2016)系列动画的前传

ArtWorld:在2004 年去瑞典之前,你在泰国的个人发展顺利吗?

本西丽·珰东辛:在去瑞典之前,作为一名艺术学生,随后作为一名艺术家,我创作雕塑和装置。我对制作物体很感兴趣,我会使用多种多样的材料。不久之后,我发现自己对运动、变化和讲故事更感兴趣。我发觉目前的创作对表达我的想法存在某种局限,于是我转而寻找另一种媒介。运动的画面成为我的新方向。
 
ArtWorld: 你去瑞典是 2004 年,2005 - 2007 年你在马尔默艺术学院(Malmö Art Academy, Sweden)读纯艺术硕士,为什么选择来瑞典?通常亚洲艺术家更多会选择去伦敦、纽约、柏林这些城市留学和长久发展。
本西丽·珰东辛:我去瑞典有几个原因。我出生在泰国一个中产家庭,如果没有获得国内的学位或经济支持而想去国外学习的话是有难度的。当时,瑞典为非欧盟地区的学生提供了免学费的招生计划,那是一个学习经典动画的国际项目,随后能就读纯艺术硕士,这样一来我就无需从头开始学习新的语言。除了瑞典动画家和老师,学校也从其他国家邀请客座教师进行教学,许多老师的作品我都强烈喜爱。

ArtWorld:你如何评价瑞典的艺术环境,它非常国际化吗?瑞典在动画艺术方面,发展水平很成熟吗?
本西丽·珰东辛:我居住在瑞典一个叫Eksjö 的小镇,附近有一片森林,自然环境美丽宜人。对我来说,制作一部动画非常耗费时间。住得离大自然近一些,能让我贴近心灵,激发创造力。在大城市,我也能从不同的文化项目和博物馆获得灵感。瑞典也有一些机构会对艺术家和电影制作者提供经费资助。
在瑞典,有因为各种原因而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的人,有游客、来工作的人、学生、难民、艺术家,等等。不同的文化在同一社会共存。瑞典制作出品动画的传统很悠久,从第一位瑞典动画大师维克多·贝格达尔(Victor Bergdahl)算起,已有百年历史。目前,瑞典有不少致力于发展不同动画类型的动画教学学校,还有支持独立动画艺术家和商业动画工作室的很多公共机构。
 
ArtWorld:你在 2013 年参与的《隆内博嘎的埃米尔和艾达》(Emil & Ida i Lönneberga)是一部取材于瑞典传统儿童故事的主流动画片。你作为一个外国人,是如何参与到这部动画片的制作中的?为一部需要不同部门分工、配合作业的商业动画工作,和自己独立创作、完成一部动画作品,感受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
本西丽·珰东辛:早前我参加了一个名为《地图上的性》(Sex on The Map)的动画项目,有机会认识了动画片《隆内博嘎的埃米尔和艾达》的导演之一雷斯·佩尔森(Lasse Persson)。当我听说他们准备制作动画版的《隆内博嘎的埃米尔和艾达》,我联系了导演,成为了这部片子的动
画师。
当我创作自己的项目时会更多考虑叙事、动画、经费、声音等种种元素和环节,但与此同时,我拥有充分的自由能决定我想要的结果。这会花多长时间呢?我会花大部分时间在工作上。不论白天黑夜,我都在思考自己的项目。这其中的快乐与我作为团队一员、为商业项目工作有很大不同。在商业项目中,我是机器中一个运转的零件。每个人各司其职,但团队共享着相同的理念和目标。这时,我会在自己这部分工作中做到最好,让它妥善完成,到了周末还能好好享受自己的时光。
 
本西丽·珰东辛,《成为某某》(Boonsri Tangtrongsin, To Be Someone),2004,1 分 34 秒,剪纸动画

ArtWorld:你作为一位在瑞典工作生活的泰国艺术家,你作品被展览、收藏、参与评奖的机会更多来自瑞典和欧洲,还是泰国和亚洲?
本西丽·珰东辛:展览、艺博会、收藏和评奖的机会更多来自亚洲。但作品的技术制作和经费支持通常来自瑞典。
 
ArtWorld:你从 2011 年开始了重要项目《超级芭芭 137 拉拯救世界》,在介绍这一系列动画时,你提到超级芭芭拉的遭遇往往暗指泰国的社会现实。作为一个生活在国外的泰国人,你从什么样的渠道了解泰国的社会现实呢?泰国社会现状是否依然是你极为重要的关注和思考方向?
本西丽·珰东辛:尽管我如今在瑞典工作、生活,但在泰国长大成人。我仍然不断回国,和留在泰国的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当然,住在国外让我有机会从另一视角观察泰国,并注意到不同国家所发生的类似的社会现实问题,也许它们有不同的形式表现。

ArtWorld:《超级芭芭拉拯救世界》中最富有力量的表达就在于主人公兼具受害者和英雄的特质,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位女性。投入的观众可能会觉得她值得钦佩和同情,但超级芭芭拉本人完全不需要这些。在我看来,超级芭芭拉总是表现出单向的付出,行动大于思考。你是全然正面地看待超级芭芭拉的吗?
本西丽·珰东辛:超级芭芭拉是在对发生在她面前的事做出反应。她并不清楚她是否能解决问题,但她不问结果地行动着。她只是在面对这种境况时尽力而为。对我来说,我只是在发现超级芭芭拉对发生在她身边的事所做的反应的可能性。观众可以自己去决定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ArtWorld:回顾你长久以来的动画创作,你作品的角度从精神世界逐步发展为社会性主题,甚至可以说是政治性主题。为什么产生了这样的变化?
本西丽·珰东辛:社会性和政治性主题似乎是表达我的作品的另一种方式。我作品的核心仍然是有关改变,有关选择去做某事或成为某一事物,有关追求满足和内心的平和。

ArtWorld:在《超级芭芭拉拯救世界》之后,你未来的作品主题也会是批判性方向的吗?
本西丽·珰东辛:接下来的作品是《超级芭芭拉:初始》(Superbarbara: The Beginning)。故事是关于一只充气娃娃是如何成为“超级芭芭拉”的。我们追寻她的脚步,进入一个四处悬浮着迷你监视器的世界,这些监视器窥视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这个世界充斥着易受摆布的众生,它们的生活彻底失控了。我们会看见超级芭芭拉如何想要把这个世界从邪恶、压迫和贪婪中拯救出来。目前这部动画正在制作中,预计今年年底能够完成。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