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图伊曼斯:轻蔑 美国纽约|大卫·卓纳画廊 2016 年 5 月 5 日 - 6 月 25 日 守候孤独,用轻蔑的方式
展览现场图,耿涵 | 摄 (耿涵|文)在纽约西19街533号的大卫·卓纳(David Zwirner)画廊站上几个小时,沉湎于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的孤寂忧郁。一切都来自墙壁,九幅素然静谧的绘画与八个世纪前没有什么展示方式上的不同。然而,它们却不能让人平静,它们不会带来片刻救赎。相反,它们使人焦虑、彷徨。站在展厅中央,如果周围恰好空无一人,你或许会感到自己身处的空间逐渐膨胀,你必须让目光牢牢抓住画面,盯紧那个整体,而非徒劳地注视细节。否则,整个人会变小,变得好像被什么东西穿透。那感受一定是图伊曼斯想要呈现的世界真相——孤独,真切的孤独。 整个展览只有九幅绘画,分为三组:画家母亲的家乡津德尔特(Zundert)的花车游行;里德凯尔克(Ridderkerk)的运河;戈达尔(Jean-Luc Godard)的电影《轻蔑》(Lem é pris)。两个空间,传统的架上绘画,没有声音、发光、电子管,没有文字,只有一股憋足了劲的寡淡,一种近乎悲凉的精神鞭笞。 《彩车》(Corso)系列是图伊曼斯对他孩童时期参与过的津德尔特彩车游行的回忆与再思。当画家发现他父亲在当时拍摄的一系列彩车照片时,他唤回的不是欢腾熙攘的人群所带来的快乐回忆,而是那些韶华易逝、烟花易冷的沉郁。当画面中除了孤零零的花车,没有任何生命痕迹的时候,我们如何抵御内心被调动起的无助情绪?《浑浊的水》(Murky Water)系列与《彩车》有某种叙事上的联系,画面呈现的是狂欢过后的漂满浮萍的里德凯尔克河道。这条浑浊的河流倒映着孤独的街灯、停在路边的汽车、寂静无人的小桥。全然是乌托邦幻灭的意味。 图伊曼斯用戈达尔1963 年上映的电影《轻蔑》命名了他所绘制的影片中的一幢建筑——意大利卡普里的马拉帕特别墅(Villa Malaparte)。中性些许偏暖的色调,藏不住的清冷。青灰色包裹着遗世独立的建筑,建筑中心的窗格被白光填满。在电影中这是望向地中海的出口,但在画中,我们无从得知外面是怎样的存在。或许这不是一面窗口,而是一面镜子。回想起电影对希腊戏剧情节的调用,这样的画面让人揣度起安提戈涅的独白,“我既不是住在人世, 也不是住在冥间,既不是同活人在一起,也不是同死者在一起”。这又是怎样的寂寥? 需要再着一笔的是,众所周知,图伊曼斯是西方当代难得的仍然坚守绘画性的艺术家之一。在此次展览中,当我们近距离细读这些2015 年的新作时,我们会发觉艺术家绘画手法上的些许变化,近乎中国画“披麻皴”的笔触被大量地使用,而这种笔法在相应题材中的表现相当值得玩味。单个艺术家的绘画手段是否本就具有一种适应题材的机能,而这种机能的激发是否需要艺术家在绘画性与对象和个人风格之间做出新的平衡?此外,在对于绘画技巧、手段与艺术风格的理解,艺术形式与表达内容的关系等诸多问题上,图伊曼斯似乎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