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6年6月308 期
艺术自媒体
 
艺术世界|策划
蔺佳 | 责编

我们很清楚艺术媒体正在经历一场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体革命,这一全新的时代呼吁的是分享,是互动,是人性化,是平台的叠加,是成为他人的资源,这种信念驱策着“艺术自媒体”专题的诞生。在专题中我们不仅将公开对8 家不同类型的中国艺术自媒体的数据调研与访谈,分析艺术自媒体的模式、特征,也将对互联网思维、影响力制造策略、粉丝心理等介于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营销学的知识提供入门参考,希望每一位参与艺术自媒体的策划者、传播者、体验者都由此探知快意的根源。
[ 北京|长征空间 ] 王思顺:启示

王思顺:启示

中国北京|长征空间

2016 年 4 月 28 日 - 5 月 26 日

肉体与石头

展览现场图,长征空间 | 图片提供
 
(栾志超|文)石头作为一种材料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再常见不过。而在王思顺的个展“启示”中,石头更多的是以现成物的独立形态出现。这些石头是他在《真理》这件作品的创作途中及世界各地收集的,或天然或人造;甚至还有一些看来是石头,但实则是用其他材料、技术打造或制成的。
 
艺术家并未对长征空间新装修的展厅做太大的改造。明亮通透的白盒子因此更彰显出这些石头的陈列感。展厅正中央白墙前方的空地上,形态各异的石头摊在地面上构成一个石头阵;和白墙前方无规则摆放相对的是白墙后方及两侧墙面上的整齐排列,其中有打磨极薄的各种花纹的光滑石片,也有切割后的似人像的石头正反横截面。这种展示一方面保持了石头的艺术作品属性——其独立性、加工性、景观性、符号性都无一例外地保留了下来;另一方面又以类似自然博物馆的方式凸显出某种样本性、历史感和叙事性。这种展示使得对这场展览的观看也是童年感知与成人视角这两种体验相应的结合:一方面,穿行在这些或巨大或小巧,或单色或彩色的满是自然印记的石块中,唤起的是某种前认知的、原始的、久远的童年体验;另一方面,这些石头在白盒子中升腾而起的仪式感,其人工感和符号感所唤起的则是某种必然携带理性逻辑认知和行业知识背景结构的成人视角,提示着诸多如地域、人文、种族、风俗的信息。展厅中的大石块、气息、空隙、重量、体量,种种自然的痕迹和人工的痕迹弥漫交织在一起,自然与社会通过这样一种人工的结构在观者的身体共鸣激荡。
 
这种结合方式在王思顺的作品中并不陌生。《不确定资本》就以物件(熔铸的硬币)的形式同时再现了物件的物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并将社会结构缠卷其中。不管是石头还是硬币,艺术家的介入都是十分显在和重要的。通过以再利用的方式将人类的手工劳动(如熔铸、切割、拾捡等等)注入自然的物件,使其成为一个在形式和状态上都携带无限和永恒等自然属性的人工制品,艺术家以一种非乡愁的方式在进行审美创造的同时,也介入了社会结构中的生产等环节。
 
这些再造的物件(不管是人为的改变还是在空间中的腾挪摆放)进入了艺术机制的空间,并成为这里的构成;但另一方面,它们也完成了两种遗留——石头所在地的属性随着石头进入并遗留在了艺术的体系,艺术家的身影和部分体验也永远地留在了这些石头的所在地。因此,与其说我们透过这些石头的形式、图案、色彩及其背后携带的符号意义得到某种普遍世界观或生存观的启示,不如说它们这种自然与社会、固定与移动的结合提供的是一个关于在过去、当下、未来生存本身的启示,即生存本身的社会性与历史性,以及如何在这样一个由压缩空间和压缩时间的无历史深度的当代进行一种有重量和无断裂感的生存。这一启示寓于石头当中,更寓于艺术家独特的创作方式当中:用作品来雕刻和记录时间以及艺术家度过这段时间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在创作中,这段时间是计量单位,更是有空间维度、历史维度、社会维度和主体维度的参照。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