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6年3月305 期

语言游戏

艺术世界|策划

自从库尔特·施维特斯将商业广告文字拼贴进绘画,语言如洪水般涌入了艺术的自治区。勒内·马格利特的《这不是一只烟斗》、约瑟夫·科苏斯的《一把和三把椅子》重新界定了词、形、物三者间的关系。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哲学向语言学转向,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在创作中引入文字和文本,以写作、文献或宣言来记录和表达观念,对符号和表意系统作出思考。这些艺术中的语言游戏对文字或言语、书写行为与工具、语法规则进行颠覆与创造,更涉及信息转译、视觉与文本、语言与权力的关系等更现实的领域。

38 施勇:在一个概念上再加一个概念
蔺佳|文
 
1965 年,年方20 岁的美国观念艺术家约瑟夫·科苏斯(JosephKosuth)创作了他终生的代表作《一把和三把椅子》(One andThree Chairs),这件由“椅子”的一段名词解释、一张纪实摄影、一件实物共同构成,不包含艺术家本人任何个人创造成分的作品,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上世纪60 - 70 年代观念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杜尚和维特根斯坦的信徒,科苏斯认为艺术发展到当代,应当从对形式的沉沦中走出,转而以哲学的方式去做论断,艺术之施行即艺术之定义。《一把和三把椅子》呈现了围绕同一事物的物体、图像和文字,呈现了这一所指的引用、表现和语言,它们中的任何一部分既是事物的精确代表,同时又无法否认其他形式的指称的精确性,因此科苏斯主张艺术应抛弃形式的外观,而直接向人们传达观念,甚至可以说观念才是唯一可以准确传达的。每一次展出《一把和三把椅子》,科苏斯都会调换椅子的种类,椅子实体与图片的形象变化,并不会导致作品的概念发生改变,相反,他证明艺术作品的观念虽寄托在实体、形象与符号上,但观念本身却不受这些外显形式的左右,艺术是一种结构,一种语言。
 
1997 年,施勇以独特的表演方式介入到《一把和三把椅子》这件他认为是西方当代艺术史上最具话语权力的作品中。施勇身着黑色中山装,戴褐色假发,正襟端坐在科苏斯的椅子上,循环重复一段说辞:“……这是一位正在参与国际交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理由——他此刻正有幸坐在这把西方权利的椅子上,面对面地与你们分享他的艺术:身份准确,形象鲜明,很‘国际’。”这一精心设计的肖像——半中半西、举止僵硬的人物反复出现在施勇的表演作品中,讽刺一种在全球化面前不得要领却欲望迫切,从而导致身份扭曲的中国当代公众形象。整件作品标题为《在一个概念上再加一个概念》,由表演的静照,在实体椅子上的投影影像,上述说辞的文本与录音所构成。与科苏斯三位一体的语言游戏一样,这些不同媒介的表现形式指向共同的概念,而这一概念被四两拨千斤地嫁接在“三把椅子”固有的共同概念——对艺术的定义上。对照科苏斯想要在椅子中探讨的对象与形式的关系,施勇关注的则是椅子与坐椅子的人所反映的话语与身份的关系,虽然施勇使抽象的哲学讨论偏移到符号化的形象象征上,但这种对命名的掌握,对语言规则的戏耍,既保留了对观念艺术时代的肯定,又揭示了全球化焦虑、前卫表演等符合创作者背景环境与个人特征的新突破口。
 
 

施勇,《在一个概念上再加一个概念》,文字,1998,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图片提供,感谢:香格纳画廊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