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6年3月305 期

语言游戏

艺术世界|策划

自从库尔特·施维特斯将商业广告文字拼贴进绘画,语言如洪水般涌入了艺术的自治区。勒内·马格利特的《这不是一只烟斗》、约瑟夫·科苏斯的《一把和三把椅子》重新界定了词、形、物三者间的关系。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哲学向语言学转向,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在创作中引入文字和文本,以写作、文献或宣言来记录和表达观念,对符号和表意系统作出思考。这些艺术中的语言游戏对文字或言语、书写行为与工具、语法规则进行颠覆与创造,更涉及信息转译、视觉与文本、语言与权力的关系等更现实的领域。

[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 亚历山大·卡尔德:演绎雕塑
作为感官舞台的雕塑
亚历山大·卡尔德:演绎雕塑
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
2015 年 11 月 11 日 - 2016 年 4 月 3 日
 
(罗可一|文)每位在各类版本的艺术史中能拥有一纸两页地位的艺术家,其最为人熟知的一件作品的一张图片往往会占据页面的主要部分(尤其已成为流行艺术读本的《艺术手册》(The Art Book)及其同类图鉴类书籍)。在一个对开版面的空间内确实很难做到全面地、系统地展示一位艺术家的创作,但这些对代表性作品的频繁提及和引述确实会一定程度上给大众造成对艺术家片面的典型化和角色化,使得艺术家在其他领域和层面的创作相对地被人们所忽视。帕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拼接而成的立体派木质雕塑、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写意且稚拙的彩色插画、阿尔伯特·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充满阴郁气氛和结构化尝试的油画肖像,都异于他们最著名的代表作所采用的媒材与视觉效果,但却都是其毕生之作(oeuvre)中难以忽略的创作努力。美国艺术家亚历山大·卡尔德(Alexander Calder)被广泛地认为是一位重要的雕塑家,其由悬挂于空中的各式彩色金属片组成的雕塑作品成为了他艺术史一页中的代表作,其流行程度之高不仅衍生出了各种拥有相似结构外观的装饰性灯具,甚至电影出品公司“百代”(Pathé)1999 年开始使用的标志的展示影片也明显源于这系列作品。泰特现代美术馆将2015 年的最后一个重要展览留给了卡尔德,展览以时间为线全面地呈现了他各个创作时期特点分明的作品,打破了卡尔德在观众和艺术史中仅作为一个“雕塑艺术家”的单一认知,多层面地扩展了他的创作带给人们的固有印象。
 
亚历山大·卡尔德,《小球体和重球体》(Alexander Calder, Small Sphere and Heavy Sphere),铁、木头、线绳、线、棍、颜料、辎重,317.5cm 高,尺寸可变
1932/33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Mary Calder Rower Bequest, 2011, © 2015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DACS, London
 
如果试图想要提炼出一个关键词去概括卡尔德艺术生涯的创作,那便是“运动艺术”(Mobile)。正是在卡尔德的实践下,“移动”一词产生了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指含义。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在1931 年首次使用“运动艺术”来形容卡尔德的强调活动性的运动雕塑作品。卡尔德的运动雕塑不仅仅辄止于运动性,更由其延伸到了有关声音演奏、行为表演等更广范畴的艺术领域,以基础视觉、听觉、触觉三种感官体验来演绎他的雕塑作品。尽管父亲和祖父都是知名的雕塑家,卡尔德却选择了机械工程作为学习的专业,并在工作数年后才正式进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学习。机械学科的背景无疑对卡尔德的雕塑创作施与了巨大的影响,在20 世纪20 年代末,他开始以简单的黑色金属线作为材料在“空间中进行绘画”(drawing in space)。以《海格力斯与狮》(Hercules and Lion , 1928)和《美杜莎》(Medusa,1930)为代表,卡尔德以黑色的轮廓线精炼地塑造出了人体和动物的肌肉组织以及人物面部生动的表情。除了挥洒在空中的线形雕塑,在不同类型的光照和不同角度的照射下,每件雕塑的投影在墙面上也形成了存在于另一媒介上的平面图像。这种在空间内由灯光和雕塑产生的副产品性质的多变的影子图像,给卡尔德的雕塑作品添加了独一无二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创作于1932 到1933 年的《小球体和重球体》(Small Sphere and Heavy Sphere)是一件结合互动性和表演性的领先于时代的特殊作品。因其启蒙了卡尔德20 世纪40 年代时期的带有音乐演奏性质的雕塑,此件装置作品被安排了环形展厅中联结首位展室的通道位置,同属于两个展厅所讨论的话题。一个小体积的球体被垂直悬挂于天花板下方,被由大小各异的玻璃瓶子、易拉罐、木箱子和一面锣所包围。施力于小球,便会使其在离心运动中与各种环绕的物件产生碰撞从而发出不同音色和音高的响声。在这个项目实行当初,观众可以通过提供自己选择的物件和自己推动小球来实现参与和互动。在当时,这一作品不仅加入了运动性和随机性来重新定义雕塑的概念,更使观众的参与和观看变成了作品的组成部分。
 
亚历山大·卡尔德,《三面锣》(Alexander Calder, Triple Gong),1948,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NY, USA
© 2015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DACS, London
 
亚历山大·卡尔德,《无题(为 1939 年纽约世博会做的模型)》(Alexander Calder, Untitled (Ma-quette for 1939 New York World's Fair)),铁板、木头、金属丝、绳子、颜料,
35.5cm×49.5cm×23.5cm, 1938,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2015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DACS, London
 
卡尔德对马戏团的热爱使他围绕马戏团的成员和马戏表演创作出了一系列各种媒材的作品。马戏中表演者对动作平衡的掌握和演绎最令他着迷,也呼应了他在运动雕塑创作中一直试图去表现的元素。从1926 年开始,卡尔德开始利用非传统的材料如织物、酒塞、纽扣等,以金属线串接,创造微缩版的马戏团表演场景,包括圆场状的场地、杂技演员、训狮人和狮子等等可以活动的人物角色。在生活于巴黎时,卡尔德会在家中现场搭建起他创造的马戏团,并操作各式的马戏演员的微缩模型进行表演,这称为“卡尔德圆剧场”(Crique Calder),他以现场表演娱乐所到的朋友,其中就包括了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之后卡尔德对蒙德里安工作室的做客是他创作的重要时间点。
 
在了解了蒙德里安的专注于抽象和色彩的作品之后,卡尔德开始思考抽象与运动的契合点。他开始将抽象的形状以金属线链接,并使其具有运动属性,也就是他运动艺术的开始。在《小羽毛》(Small Feathers,1931)中,大小不等的球体以平衡点为中心,被金属线链接起来,触碰其中的圆球就会使整体进行运转。《黑框》(Black Frame ,1934)和《四连杆》(Pantograph ,1931)使用了小型的机械马达来进行驱动,将未来主义作品中对机械化和运动的表现变成了动态的实体。除了人力和马达,卡尔德的运动雕塑更多地依靠环境中的空气流动来产生。展厅中位于地板四周的通风系统被聪明地加大了风的流动强度,使得所有展厅中悬挂着的雕塑都在悠然地运动着。从1930 年代中期开始,卡尔德的运动雕塑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结构:涂色的金属薄片被金属丝挂起,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蛇与十字》(Snake and the Cross,1936)、《白板》(White Panel,1936)等这一时期的作品,卡尔德在其中试图去立体化、运动化蒙德里安和胡安·米罗(Joan Miró)等人的抽象作品,各种抽象的几何形态被悬挂于方形的背景画布上,给予了运动中的抽象图形一个独有的叙述空间。

卡尔德之后的创作除了进一步探索着运动性和音乐性,在体量上也有了扩大的趋势,并且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公共空间之中。在1937年举办于巴黎的“致力于现代生活中的艺术与科技世界博览会”(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dedicated to Art and Technology in Modern Life)的西班牙共和国馆中,卡尔德为了纪念西班牙内战中的阿尔马登(Almadén)围攻,以阿尔马登最著名的水银矿产创造了一座运动中的水银喷泉(mercury fountain),同样以抽象的形状配以金属线条连接,营造了一个水银循环流动的系统。1933 年,卡尔德移居到了美国康涅狄格州洛克希布里(Roxbury)的一个农场,他作品中的图形的几何形态有了向生物形态的转变。从《垂直植物》(Vertical Foliage,1941) 的命名就可以看出,金属片的造型模仿了叶子的形状,串联的金属线也沿袭了类似叶脉的发散状结构。《疾风雪》(Snow Flurry,1948)中,几十余件圆形的金属原片成组地被安排在如树枝状的金属线上。《黑寡妇》(Black Widow,1948)是一件高达3.5 米的运动雕塑,卡尔德晚期运动雕塑崇高化的感觉体现尤甚。它被悬挂在巴西圣保罗的巴西建筑研究院(Institute of Architects of Brazil),在视觉上联结了建筑的回廊和一层,并且通过窗户从外面可见,不仅占据了空间,更通过成为室内空间有机的一部分来重新定义整体建筑。
 
对音乐性的探索在卡尔德晚期的实践中再次深化。以《三面锣》(Triple Gong,1951)为代表的系列作品中,卡尔德使用了大小和音高各不同的锣,替代之前的金属薄片悬挂在空中,平衡于另一侧的锣槌会随着雕塑的运动随机地敲打锣,产生不可预见的声音序列。这种“开放作曲”(open composi-tion)的尝试使他与当时兴起于美国的,以约翰·凯奇(John Cage)和厄尔·布朗(Earle Brown)为代表的实验作曲群体联系在了一起。《指挥者》(Chef d'orchestre,1963)是卡尔德为了与厄尔·布朗的合作而创造的运动雕塑。一人高的红色结构站立于地面,四组平衡地伸展出的枝干上悬着红色的金属片。演奏时四位击打者会根据自己的选择和之间的配合敲击红色的金属片发出声音,在场还会配置各种传统的打击乐器围绕雕塑一起进行演奏。四位击打者同时也在进行着肢体的表演,他们会随着雕塑的转动而走动,会有入场和出场造成的打击者人数的变化,并结合舞蹈般的姿态进行演绎。厄尔·布朗将演奏谱曲后将其命名为《卡尔德曲》(Calder Piece ,1966),是卡尔德艺术创作的华彩章节,他在此不仅将机械艺术(kinetic art)特有的运动性和抽象作品视觉上的特质完美地结合,同时预见了偶发艺术(Happening)和实验音乐对艺术创作中偶然性、开放性的追求。他的运动雕塑不仅仅是在展览空间中能以多维度欣赏的个体作品,也是可以位于舞台、基于时间性来欣赏的表演性项目。雕塑家很难说可以准确、恰当地去定位他的创作领域和身份,某种程度上他更是一位有能力调动观众全部感官去体会的导演者。
» 返回文章列表
Bayle 于 2016-8-9 17:44:45 说
It's great to find an expert who can expilan things so well http://wugieabxw.com [url=http://xegfkprlh.com]xegfkprlh[/url] [link=http://szntao.com]szntao[/link]
Xannon 于 2016-8-8 12:06:24 说
Posts like this <a href="http://djpzjezctc.com">brhgetin</a> up my day. Thanks for taking the time.
Nyanna 于 2016-8-7 11:00:42 说
Whoever wrote this, you know how to make a good arlecti. http://fdvrtjplv.com [url=http://qxwawnb.com]qxwawnb[/url] [link=http://ujwtgwb.com]ujwtgwb[/link]
Tawny 于 2016-8-7 3:22:35 说
Thanks for spending time on the computer <a href="http://xivfeuh.com">(wgriint)</a> so others don't have to.
Geralyn 于 2016-8-5 21:33:44 说
The hotnsey of your posting is there for all to see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