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5年7月298 期

行·走

艺术世界|策划
杨圆圆、蔺佳、王懿泉、陈冰雨、栾志超|责编

思想家与艺术家对行走的喜好以及展开的讨论可谓源远流长, 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 从本雅明到居依·德波。“行走”是一个如此基本却宽泛的概念,在艺术实践中,它既可以是一种方式方法,也可以是作品的主体部分。本期杂志专题划分为走路、跑步、交通工具、旅行以及虚拟行走五个板块。我们试图在有限的版面中,从不同面向呈现一系列与行走相关的当代艺术实践与讨论。

[莫斯科 车库当代美术馆] 卡塔琳娜·格罗斯:是的,不是,为何,稍后
一个超越 360 度空间的展览

卡塔琳娜·格罗斯:是的,不是,为何,稍后
俄罗斯莫斯科|车库当代美术馆坂茂馆
2015 年 6 月 1 日-8 月 9 日


卡塔琳娜·格罗斯,《是的,不是,为何,稍后》(Katharina Grosse, YES NO WHY LATER),丙烯、织物、泥土、树木,550 x 4400 x 1800cm,Ilya Ivanov|摄,© 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tharina Grosse and VG Bild-Kunst, Bonn, 2015 Courtesy of Galerie nächst St. Stephan / Rosemarie Schwarzwälder, Vienna and Johann König, Berlin


卡塔琳娜·格罗斯,《是的,不是,为何,稍后》(Katharina Grosse, YES NO WHY LATER),丙烯、织物、泥土、树木,550 x 4400 x 1800cm,Ilya Ivanov|摄,© 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tharina Grosse and VG Bild-Kunst, Bonn, 2015 Courtesy of Galerie nächst St. Stephan / Rosemarie Schwarzwälder, Vienna and Johann König, Berlin


(宋佩芬|文)今年 6 月初,除了乌克兰和西方制裁之外,莫斯科还出现了一条轰动世界的新闻——车库当代美术馆(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新馆开幕。车库原来只是文化中心,艺术赞助人达夏·朱科娃(Dasha Zhukova)在2008年租下了位于莫斯科郊外,由俄罗斯建构主义建筑师康斯坦丁·梅尼科夫(Konstantin Melnikov,1890-1974) 在 1927 年完成的破旧不堪的 Bakhmetevsky 公车车库。在租下之后又将之重新装修,创立了莫斯科第一个当代文化中心。租约到期之后,车库在 2012 年迁移到市区内热闹十分的高尔基公园,在物色合适建筑的同时邀请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设计,在公园内搭建了一栋亭阁造型的临时建筑。坂茂利用当地生产的纸管,以低成本和快速施工完成了一座 6 米高,总计 2400 平方米总面积的建筑。2014 年,文化中心升格成为美术馆。车库买下公园内一栋建于 1968 年,但现在已经废弃不用的“季节”餐厅,邀请荷兰建筑师库哈斯(Rem Koolhaas)设计改建,为车库完成第一个永久馆,在今年6 月 12 日开放给民众参观。

除了全世界的媒体之外,新馆开幕还吸引了电影导演伍迪·艾伦、乔治·卢卡斯、大都会美术馆馆长汤玛斯·坎布尔、艺术家杰夫·昆斯,以及无数的明星、名模、名人。在几乎所有人的焦点都集中在新馆建筑以及草间弥生、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等人展览的同时,1961 年出生的德国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在坂茂的亭阁创作了即将与建筑共同灭亡的绘画装置《是的,不是,为何,稍后》。由保加利亚策展人白雪(Snejana Krasteva)策划的《是的,不是,为何,稍后》不但是格罗斯第一次在俄罗斯的展览,也是其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作品。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格罗斯不断对绘画的定义与形态提出挑战,利用喷枪创作。她的作品色彩鲜艳,具有多点透视的抽象绘画可以在室内、室外、私人住宅、公共建筑不同高低层次的表面上出现。在坂茂馆 800 平方米的展厅内,格罗斯创作了一个超越 360 度的绘画空间,观众可以进入、践踏、甚至穿越作品。去年 12 月首次到坂茂馆勘察场地之后,格罗斯在柏林工作室作了一个 1:20 的模型,但是为了能够更加具体,又做了一个更大的 1:10 的模型。她从模型中研究,决定让展厅开放成一个大空间,将地面挖深,在上面填满了高低不平的泥土,让空间失去平衡。接着将比空间大两倍的布料挂在墙面,铺在地上,运入两棵树干,利用工业用的喷枪,在空间内以 5、6 天的时间完成所有的喷画工作。

剪了一头别致的士兵般短发的格罗斯告诉我,这是她继前年在柏林 Johann Koenig 画廊个展及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之后,第三次利用空间进行创作的作品。但是让观众能够站在作品上面,也可以穿越,走进画布之内却是第一次。 “这件作品有两个空间,无论你站在哪一个方位或角度,永远会有看不到一面。”

在获知她的展览是这栋临时建筑的挽歌,作品将陪伴建筑同归于尽时,她的反应十分乐观:“我很幸运能够为坂茂馆完成最后一个展览。当你的作品和建筑物一同消失,这种感觉是很复杂的。情感上虽然难免失落,但是对我而言也是一种洗涤。作品虽然消失了,但它的精神及元素可以在新的作品中出现。我不认为作品非得以实体的方式存在,透过谈话讨论也可以让作品继续存活下来。”虽然觉得作品被摧毁可惜,但她说,“但我还是觉得,如此可以让你的创作保持新鲜,即使它在我未来的回顾展中不可能出现。”

继《是的,不是,为何,稍后》之后,格罗斯还会在德国有好几个项目,她在威斯巴登当代美术馆(Museum Wiesbaden)有纸上作品展,同时还会为美术馆创作一件永久的绘画装置。另外,她在科隆地铁及柏林都有项目等待完成。从今年 9 月开始,她将闭关几个月,计划创作一组新的绘画。这些绘画将会和《是的,不是,为何,稍后》有很大的差别,这也是她在最近为 Johann Koenig 画廊准备个展时所发展出来的新概念。被问及是否必须将大型装置与架上绘画分开进行,格罗斯回答说,“我喜欢将两种方式混合,让我对空间的概念有伸缩的自由。在工作室创作一段时间之后,我需要像《是的,不是,为何,稍后》这样自由、开放的的项目,让我释放肢体动作,之后再回到工作室。在工作室肢体动作虽然减小了,但却利用带有强势,甚至暴力的方式,将讯息一层又一层地堆积在画面上。这两种创作方式非常不同,好比在海中或是游泳池,虽然都是游泳,但是需要和感觉完全不同。”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