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4年11月291 期

艺术世界|策划
王懿泉、杨圆圆|责编


专题:《书》Book by

艺术家们将书籍视为一个特别的物件,也对书之结构及材料充满兴趣,选择书作为创作媒介,由此产生了“艺术家书”这一传统。本期专题围绕艺术家书,就其成型与外延展开讨论,将展现不同创意实践者对书进行的丰富创作。

37 漫出纸书的 Special Comix
蔺佳|采访 / 唐彦|图片提供

 
ArtWorld:Special Comix 漫画集已经出到第五辑了,差不多每 1-2 年就会制作新的一辑。能不能描述一下 Special Comix 的年表或大事记?

唐彦:Special Comix(特别漫画,以下简称 SC)是提供给年轻艺术家发表、展示机会的先锋漫画推广平台。自 2003 年以来,我们已经出版了 5 本书,组织了数次展览。2008 年《SC 2》入选安古兰国际漫画节(Angoulême International Comics Festival)另类漫画大奖,2010 年《SC 3》获得了另类漫画大奖。此外它也受到来自国内外各种艺术媒体的关注,先后与瑞士独立漫画杂志《STRAPAZIN》和德国的《ORANG》杂志深入交流。2012 年 SC 参加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PLANET MANGA”漫画季,2013 年参加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意向机”(Ideogenetic Machine)互动漫画项目。目前 SC 的第六册正在编辑中。

ArtWorld:第一辑的 SC 据说标题的意思不是 Special Comix,而是 scret comic×street comic,即 SC 的平方。后来是如何确定 SC 的定义,以及 SC 选择漫画的标准的?

唐彦:第一本 SC 更像是私创作合集,以地下的私密勾起读者窥探的欲望,情绪宣泄多于事件描述。特别漫画之“特别”是对日本 MANGA 风格的叫板,从第二册开始就不再标榜“地下”,无论是在陈述方式或是造型语言方面有独树一帜的地方,且有别于传统的日式风格的作品都是“特别”之作。当然,对于长期受到日漫冲击、审美被同化的读者,也非一朝一夕能站在 SC 的同一阵地。(事实上日本漫画还是有很多出色的实验先锋。)

ArtWorld:能否介绍一下 SC 比较固定的主创团队?走过这么多年,你们的理念有没有发生过变化或产生分歧?

唐彦:主创团队有我、张迅、胡晓江、烟囱、智海(我们先后都做过 SC 的主编)。分歧一定会有,所以主编轮换制才显得比较合理,每一辑以一个人为主做策划和决断。不同的个人趣味决定不同的选稿要求,也会带来 SC 的不同面貌。我们办刊理念上大体一致,但是每个人做事风格不同,口舌之争也在所难免。

ArtWorld:每一辑 SC 都有各自的主题:地下、恐惧、前途、意外、无字,并采用主编轮换的方式,能否介绍一下每一辑想要实验或挑战的是什么(内容、版式设计、纸张印刷)?

唐彦:所谓主编轮换,就是一辑由一人定主题,一人有选稿优先权,可以按照个人趣味引导书的制作方向。当然,不担任主编的编辑也有表达意见的权利。最初的“地下”、“恐惧”这两辑 SC 多是情绪宣泄的私漫画,设计上也使用了个性张扬的 16 开横向开本,斩断读者对既有漫画的判断,进入妖夜慌踪一般的“电视窗口”;“前途”和“意外”这两辑渴望将绘画和文学结合得更加紧密,除了在选稿上更讲求叙事表达,设计时也将开本调整为适合翻页的竖开本形态,找回阅读小说般快感——图像的小说。“无字”这一辑屏蔽了文字,依靠图像挑大梁,打破国别和语言的局限——无字是世界通行的,设计师广煜匠心独具,在打乱顺序的五彩纸张上印刷,装订后每一本都是独一份儿的订制刊。回顾下来,基本上每一辑 SC 的主题和设计都是相互需求的。第六辑 SC 将挑战“大尺寸”主题,如何制作出史上开本最大的漫画集,才是要动真格的挑战了。

ArtWorld:现在每一辑 SC 大约会收录多少位漫画作者的作品?整个编创制作周期大概是怎样的?其中比较困难的环节和在你看来需要优化的环节是哪一步?

唐彦:每辑的作者数量是不定的,第一辑有十七位,到第五辑已经扩充到四十多位。我们会先发布当期主题,并贴出征稿信息,接下来就是作者创作的时间,在作品提交给编辑后会分为可使用、不可使用、需修改三种稿件,由编辑邮件回复。之后是编排印刷,一直到成书拿在手上也不算最终完成,活动的策划、宣传、销售一并串联起来才视为一本 SC 完整的编辑过程,很漫长。我个人觉得由于 SC 制作周期较长,如何保持读者的新鲜感,赢得持续关注是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SC 在线上做作品分享可起到短暂的润滑作用,但远不足够,需要找到一种更合理的方式,促成读者作者、线上线下的及时交流。甚至于如何缩短运作周期,是否要缩减作品体量,等等问题都有待探讨。


巴黎的“Fantasmagories”漫画书店


柏林的“Moden Graphics”漫画书店


欧洲漫画书店一景。独立漫画虽然小众,仍有相当的市场。

ArtWorld:在两年前年你为蓬皮杜独立漫画展所撰写的文章里,写到独立漫画这种出版物的定义,苏黎世小型出版社 Nieves 的出版人 Benjamin 提出“ZINE”一词,指独立出版的薄页小册。对于独立漫画来讲,它的出版物是书还是杂志,是否区别不大?

唐彦:独立漫画也有杂志和书等不同的出版形态。书和杂志的差别,我个人觉得一是承载信息的时效性略有差别,书具有深度阅读的可能性,杂志则适合浅阅读。再就是编辑侧重点有所差异,书的编辑讲求还原作品的完整性,杂志的编辑需要考量到围绕核心理念的线性发展,书以点状存在,杂志则以轨迹存在。当然也有MOOK 形态的出版物存在,还是算杂志中的一类,ZINE 也是体量微小的杂志。独立漫画是杂志还是书,固然要针对实际的作品来看,比如法国合作社出版的《我在伊朗长大》就是完整的书。SC 我还是会将它归到需要长线发展的杂志范畴。

ArtWorld:出版或者独立自主印刷是否是独立漫画创作最主要、最不可替代的呈现方式?普遍来说,相对于原稿、网站发表或展览,出版物/印刷品才是漫画完整、成熟、自足的结果(因为它的叙述性是为书而生)?而你喜爱欣赏一个漫画家,其实收藏他/她的出版物/印刷品就已经够了?

唐彦:自主印刷是成为独立漫画最主要的呈现方式,实为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读者有限,无法获得大型出版社的亲睐,用影印、快印甚至手工印刷的方式能有效节省成本,且最有效率地将个人作品呈现出来。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漫画依靠纸本传播,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的血缘关系。但随着漫画外延的扩张,什么是漫画,“这样也可以称作漫画么?”之类的作品屡屡出现,设计不设计的 Paul Cox,装置不装置的 David Shrigley,影像不影像的Nova Jiang,实验漫画人不依靠纸媒也能将漫画玩转于股掌。

当然从收藏角度来看,漫画读本只是出版印刷品,机械化转印的副本远不及原作来得有温度,苦于漫画收藏确实难度不小,将画稿拆分销售就丧失了作品的完整性……

ArtWorld:安古兰漫画节的“另类漫画奖”这个奖项是针对漫画书的吗,它对“书”的定义是什么?

唐彦:这个奖项是针对微小出版社而非来自大型出版社的出版物,条件是合集,所以大部分参选的都是风貌各异的漫画作品集结成册,更像是有编辑体例的漫画杂志,但有厚度的作品视觉上很像“书”。


《SC 5(无字)》,智海任本辑主编,广煜设计,封面为杨智恒作品《无题》


金宁宁,《棒》,收录于《SC 5》


甘木,《诺亚》,收录于《SC 5》

ArtWorld:在国外,小众的、另类的书展、书节、评奖以及独立书店对独立漫画的生存推动很大,能否介绍一下你的见闻?你和胡晓江曾为 SC 在北京国际书展上寻求合作,当时有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吗?

唐彦:我没有去过另类的书展,漫画节的话,现有的安古兰漫画节有专门的独立漫画展厅,另外瑞士 fumetto 漫画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与当代艺术靠近的漫画节,所以那里的漫画很可能没有确定的概念。举办 20 多年之久的 fumetto 漫画节一直致力于发展漫画自身的能量,创生漫画的可能性。提供独立出版物贩售的书店,欧洲大大小小的漫画书店有很多,巴黎蓬皮杜旁边有一家“Canal BD”,柏林有“Moden Graphics”,日本也有专门经营这类型出版物的书店,比如中野的“taco che”,他们除了贩售富足的日本猎奇漫画、实验漫画,还贩售欧洲地下漫画。虽然这些漫画节也提供漫画版权交易,也有专门的书店提供独立出版物销售,但如果说独立漫画是种子,这些展示和销售平台充其量也就是花盆,毕竟不是开阔的森林,独立漫画人的生存状态依旧严峻,在世界哪里都一样,《我在伊朗长大》这样一炮而红的独立漫画是凤毛麟角。

早些年,北京国际书展上我们和外籍出版社交流,获得的信息是欧洲出版市场对中国独立漫画需求的是从语言到内容都属于中国的漫画。“PLANET MANGA”活动中, 蓬皮杜副馆长鲍里斯· 迪索(Boris Tissot)再度告诉我们,他们渴望看到讲述中国人生存状态的的漫画。后来李昆武老师的《从小李到老李》的成功也恰是印证。

ArtWorld:SC 的豆瓣小站上发布过这样的讯息,法国国家图书馆在收集中国独立漫画出版物或自制书籍,而且是持续性的,你们在帮助接收中国独立漫画出版物和自制书。法国国家图书馆是想建立相关的馆藏,还是会进行进一步研究呢?你也曾经谈过中国的出版制度相对传统,尚待发展,在图书馆收藏和建立文化档案的层面,中国的文化机构是否也有待重新认识和加强呢?

唐彦:2010 年《SC 3》也被日本京都国际漫画博物馆收藏,这次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着眼于中国独立漫画,除了SC 以外还有许多风貌各异的自制书。他们的用意不太明确,只要提交了作品,就可以从网站上查询到收藏信息,图书馆是否会做进一步研究不得而知。起码这件事对创作人是有促进的,对作品的留存也是好事,号称达到了僵尸核爆都能确保安全的级别。至于中国的文化机构对独立漫画持有怎样的态度,我觉得创作者能有自由成长的土壤已经很不容易,其他的就不多想,顺其自然吧。

ArtWorld:上次你和我聊到,SC 作为一本漫画书籍已经得到了最有分量的国际奖项——安古兰漫画奖,当兴奋和欣慰散去,似乎很难找到更高的目标。但  SC 作为一个团队,它的贡献已经超越了一本纸质漫画书,它在为中国的独立漫画做对内的沟通交流,对外的争取资源和发声。最后,能否谈谈 SC 的愿景呢?

唐彦:我感觉一本书能做的事真的太有限了,在未来,“特别漫画”项目期望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艺术,激励中国艺术漫画的出版、展览、比赛、艺术节等更多种类的方式。而事实上,我们在 2013 年已经启动了“漫出格”展览计划,也联合德国的动画艺术家孙欣一同开展了“动帧格”的独立动画展映活动,路能越走越宽是我们都期待的。


《SC 1》(地下)、《SC 2》(恐惧)、《SC 3》(前途)、《SC 4》(意外)
» 返回文章列表
Patience 于 2016-8-9 18:17:36 说
It's great to find an expert who can exilpan things so well http://twyjtmysjoq.com [url=http://duaukyvr.com]duaukyvr[/url] [link=http://gqnkmvx.com]gqnkmvx[/link]
Sewana 于 2016-8-8 12:40:33 说
It's good to get a fresh way of <a href="http://yxqdngum.com">loiknog</a> at it.
Alyn 于 2016-8-8 6:06:01 说
Until I found this I thuohgt I'd have to spend the day inside. http://xkqyjroij.com [url=http://gkujqqybfc.com]gkujqqybfc[/url] [link=http://qynnzzkjwg.com]qynnzzkjwg[/link]
Hetty 于 2016-8-7 4:41:12 说
I love reading these articles because they're short but <a href="http://zxqvfb.com">inorfmative.</a>
Almena 于 2016-8-6 22:24:51 说
Lili, Very good idea.  It would finally resolve coinusnfg titles like that of Princess Michael of Kent.  By the time you try to figure out the lineage, you lose all interest in who she is in the first place.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