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展览与曼哈顿的艺术地缘政治 Three Exhibitions and the Art Geopolitics in Manhattan
陈琳琳 | 文
二战以后,巴黎、伦敦等欧洲城市已然式微,亚洲新兴的中心还处在边缘,新大陆理所当然地担当起引领世界艺术潮流的重任。通过吸引欧洲的艺术精英与培养本土的前卫艺术人才,纽约逐渐成为世界当代艺术的中心,这一地位延续至今不曾被真正动摇。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看似自由混沌的曼哈顿艺术圈也逐渐秩序鲜明起来。如同曼哈顿的房地产,位置决定了一切:通常一个画廊与艺术机构所处的地段就决定了它保守或前卫、学术或商业、主流或另类的基调。上东区由金钱与权力作后盾的主流美术馆,下东区新兴活跃的另类艺术空间,切尔西经由前卫到商业洗礼的画廊区,共同组成了曼哈顿岛上丰富的艺术生态环境,影响着美国乃至更远的艺术疆域。
“此处与他处”展览现场图,Courtesy New Museum, New York. Photo: Benoit Pailley 此处与他处 Here and Elsewhere
寸土寸金的曼哈顿下城,新当代美术馆鹤立鸡群般地站在鲍厄里大街上。自从 2007 年 12 月新馆在此开幕,新当代就成了下东区艺术圈的中心,与 2010 年搬来此的斯琵隆·维斯特沃特画廊(Sperone Westwater Gallery),南面不远瑞灵顿街(Rivington Street)与克里斯蒂街(Chrystie Street)上的画廊一起,成为曼哈顿当代艺术地图上的新坐标,并逐渐有与切尔西分庭抗礼之势。创建于 1977 年代的新当代美术馆号称是曼哈顿唯一一家只做“当代艺术”的美术馆,以关注欧美“主流艺术圈”之外世界各地的艺术著称;与上东区的美术馆不同,新当代策展风格激进,不惮推出全新的、富有争议的艺术家与作品,帮助纽约的观众将视野推广到未知的角落。
新当代美术馆推出的“此处与他处”展览展出了阿拉伯世界十五个 国家的四十五位艺术家作品。展览题目借自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让-皮埃尔·高林(Jean-Pierre Gorin)和安-玛丽·米耶维耶(Ann-Marie Miéville)联合制作的支持巴勒斯坦独立革命的电影散文《此处与他处》(Ici et ailleurs)。这部影片的初衷是一部纪录片,最终却被艺术家们加入了更多的影像元素而成为一件艺术作品,并影响了整整一代阿拉伯世界的艺术家。
从二楼到五楼几乎占据了新当代整个空间的展览从内容到形式都异常丰富,所选的艺术家也跨越不同的年龄层次。五楼是新当代的教育空间所在地,不大的展厅中是一个展中展——“对土地的充满张力与不自觉之爱的一个索引”(An Index of Tensional and Unintentional Love of Land),由艺术家策展人阿拉·尤尼斯(Ala Younis)策划,呈现了大量历史档案照片、影像与素描、拼贴、装置作品,时间跨度在 1960 年代到 1980 年代之间。参展的阿拉伯艺术家们对所处时代的社会与文化问题进行了审视与拷问:中东的政治、经济、宗教元素与无休止的战争与冲突交织在一起,令人激动又无所适从,艺术家的渴望与焦虑尽现,同时作品中又带有讽刺与幽默的特质。
四楼的中心作品是现居柏林的摩洛哥艺术家布彻拉·卡里里(Bouchra Khalili)在 2008 年到 2011 年间创作的《地图旅行项目》(The Mapping Journey Project),四个双面大屏幕循环播放着录像。由于多种原因,每年进入欧洲的非法移民多达百万。卡里里在每个中转城市寻找记录对象,让他们在地图上标记出从家乡到该城市的旅程,并叙述自己的迁徙过程。从索马里到巴里(意大利港口城市),从孟加拉国到罗马,从拉姆安拉到耶路撒冷,每个人背井离乡的原因都不相同:逃离战争、避免种族歧视、摆脱贫穷,或者简单到只为追寻爱人的脚步,但在对抗政治冲突、追求个人自由的大方向上却殊途同归。
三楼的展厅中央陈列着巴勒斯坦艺术家瓦法·霍拉尼(Wafa Hourani)制作的如同电影布景模型般的《未来城市》(Future Cities)系列——《卡兰迪亚 2087》(Qalandia 2087)。艺术家幻想了一百年后的中东城市,水泥隔离墙被镜子覆盖,难民营变成了自由言论角,和平的梦想似乎只能存在于艺术作品当中。埃及艺术家阿玛尔·基那维(Amal Kenawy)的水墨动画《紫色人造森林》(The Purple Artificial Forest)以丰富的笔触,淡雅的色调,刻画了现实世界与想像和心理世界之间的界限与模糊。淡紫色的墨水在纸上氤氲一片,富有迷幻色彩的音乐引人入胜,是整个展览中少有的抒情唯美之作。
这个展览力图探寻阿拉伯世界的艺术家在社会政治历史事件中的角色与位置,呈现他们对见证与记录社会变化的方式的思考,以及对官方宣传工具的质疑。一些艺术家重新审视历史档案图片与文字信息,加入个人感情与解读,再次定义了个人与集体的历史记忆;还有的以传统的绘画与雕塑手法为途径,重塑自己的文化政治身份。对于北美的观众而言,这些阿拉伯世界的艺术家显然是文化上的“他者”,策展人借用萨义德的观点,鼓励观众通过对“他处”的观察来加深对“此处”的了解。尽管批评界对以“阿拉伯世界的艺术”为主题表达了疑虑,新当代却毫不动摇,一如既往地捍卫着自己的风格。
*图片 → p50 文章 → p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