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4年10月290 期
艺术世界|策划
王懿泉、陈冰雨|责编

专题:逛

“逛”作为每年两期的特刊也异常单纯。取消固有的栏目设置,从ABCD 开始重新踏足艺术的疆域;赤裸裸,文字压轴放后。你的路标清晰,可以顺藤摸瓜定制想要的相遇;或者抛开成见,直接走进图像森林,凭嗅觉捕获意外的猎物——“逛”起来吧!

■ 策展人 ╱ □ 展览 ╱ ★ 艺术家

Nan June Paik: Becoming Robot ╱白南准:成为机器人 □
三个展览与曼哈顿的艺术地缘政治
Three Exhibitions and the Art Geopolitics in Manhattan

陈琳琳 | 文

二战以后,巴黎、伦敦等欧洲城市已然式微,亚洲新兴的中心还处在边缘,新大陆理所当然地担当起引领世界艺术潮流的重任。通过吸引欧洲的艺术精英与培养本土的前卫艺术人才,纽约逐渐成为世界当代艺术的中心,这一地位延续至今不曾被真正动摇。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看似自由混沌的曼哈顿艺术圈也逐渐秩序鲜明起来。如同曼哈顿的房地产,位置决定了一切:通常一个画廊与艺术机构所处的地段就决定了它保守或前卫、学术或商业、主流或另类的基调。上东区由金钱与权力作后盾的主流美术馆,下东区新兴活跃的另类艺术空间,切尔西经由前卫到商业洗礼的画廊区,共同组成了曼哈顿岛上丰富的艺术生态环境,影响着美国乃至更远的艺术疆域。
 
白南准,《李太白》(Nam June Paik, Li Tai Po),10 个古旧木质电视柜、1 个古旧收音机柜、1 个古旧韩文印刷板、1 个古旧韩文书、11 个彩色电视,243.8×157.5×61 cm, 1987, Asia Society, New York: Gift of Mr. and Mrs. Harold and Ruth Newman, 2008.2. © 2007 John Bigelow Taylor Photography,courtesy of Asia Society, New York
 
白南准:成为机器人
Nan June Paik: Becoming Robot


相对于中城闹哄哄堪比超级市场的现代美术馆,位于上东区公园大道上的亚洲协会美术馆尽管有几分冷清,却是不受打扰看展览的好去处。韩裔美籍艺术家白南准的个展“白南准:成为机器人”占据了协会二楼和三楼的展厅。

白南准在 1960 年代开始将电视机和影像内容引入视觉艺术领域,开创了今天多媒体艺术的先河。这个展览只在白南准多产的艺术生涯中截取了一个片段——即艺术家对“技术人性化”(humanize technology)的探索与尝试。展览海报上的作品《李太白》(Li Tai Po)是白南准用古旧电视机和收音机组合成的机器人雕塑“李太白”。艺术家对机器外观设计富于想象力的巧妙利用,加之古董电器的怀旧风格,让机器也充满了人情味。同时展出的机器人家庭,白南准也在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中发现微妙的性别与年龄差异,赋予了产品拟人的趣味。白南准还在废旧的电视机身与屏幕上直接涂抹颜料作画,他曾说:“我把电视机的屏幕当作一块画布,并且证明了它是一块卓越的画布。”

这是白南准的一个小型回顾展,十分符合亚洲协会美术馆的宗旨——向美国观众推荐亚裔艺术家。由洛克菲勒三世创立于 1956 年的亚洲协会,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成为在美国展示亚洲文化与信息的重要机构。亚洲协会美术馆也与几个街区之隔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犹太美术馆、惠特尼美术馆、新美术馆一起,构成上东区的主流博物(艺术)馆群。这里既展示洛克菲勒收藏的瓷器、佛像等传统亚洲艺术品,也策划摄影、装置、行为表演等亚洲当代艺术展。不过策展的总体思路与风格趋于保守,所选艺术家也大多已经在艺术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鲜有无名或有争议之辈,符合上东区的整体艺术氛围。不过好在协会资金雄厚,为年轻与新进的亚洲艺术家提供来纽约驻留、创作乃至发展的资助,张洹等中国艺术家也是最早由亚洲协会介绍给纽约艺术界的。
 
*图片 → p53
 文章 → p115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