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库
零时艺术中心
首页
读图
展评
展讯
《零食》别册
一噸半音乐
《艺术世界》LIVE!
寻找老读者
货柜
关于我们
订阅
联系我们
豆瓣小站&微博
博客
搜索:
艺术世界 2014年10月290 期
艺术世界|策划
王懿泉、陈冰雨|责编
专题:逛
“逛”作为每年两期的特刊也异常单纯。取消固有的栏目设置,从ABCD 开始重新踏足艺术的疆域;赤裸裸,文字压轴放后。你的路标清晰,可以顺藤摸瓜定制想要的相遇;或者抛开成见,直接走进图像森林,凭嗅觉捕获意外的猎物——“逛”起来吧!
■ 策展人 ╱ □ 展览 ╱ ★ 艺术家
West Bund Art & Design ╱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
当我们谈论艺博会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高原 | 文
何翔宇,《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He Xiangyu,Everything We Create is not Ourselves),铜,尺寸可变,2013
1851 年 5 月 1 日,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以惊世骇俗的面貌出现。从此以后,世界上涌现过多少博览会?想必没有人能够统计出确切的数据。那些曾经在各色博览会里风光无限的时髦货与紧俏品,或早或晚,都让时间的洪流冲进了博物馆,仅仅被凝固成一段似有若无的记忆。
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博览会又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在当代艺术领域,实际存在的艺博会远比你想得起名字的要多,而你想得起名字的又远比让你记忆深刻的要多。那么,当我们谈论艺博会时,我们又在谈论什么?
我想,或许可以在崭新亮相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寻获答案。这场博览会的总监周铁海被称之为“观念艺术家”。与其说他是在举办一场博览会,毋宁说他是在完成一次关于博览会的观念实验。他为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提出了“5+25”的全新博览会模式——具体而言,也就是前 5 天博览会日,后 25 天特展日;前者依旧延续博览会服务于收藏家的传统功能,后者则把博览会的受众延展到普通艺术爱好者和公众的层面。
无疑,对于一场博览会而言,长达 30 天跨度的展期简直就是在考验参展画廊的耐心。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不论作品出售与否,画廊都必须在一个项目上耗费自己员工的人力成本、承担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同时也意味着这些参展作品无法在其他地方获得展示的机会。然而,即便如此,洗澡堂 SCAI The Bathhouse 带来了宫岛达男的《HOTO》,大田画廊带来了草间弥生的“南瓜系列”和《无限镜像房》,科恩画廊带来了 Bill Viola 的视频,美国的Lehmann Maupin 与英国的 White Cube 也都来了,甚至就连从未在中国大陆参展过的国际顶级画廊 Hauser & Wirth 也把首度亮相的机会给了西岸。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看似困难,却暗藏机遇,这完全得益于观念上的创新,才引得众多国外知名画廊竞相尝试。
形式上求变,内容上求新,这是博览会得以体现自身存在价值的根本。倘若止步于“求变”,或许仍将落入“新瓶装旧酒”的窠臼,更重要的还在于内容。毕竟博览会既非回顾展性质的艺术展览,也非旨在怀旧与唤醒记忆的历史陈列。博览会只有一个目的——展示当下最前沿、最新潮的作品。在这方面,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昭示着当代艺术发展的主流脉络。它的场馆西岸艺术中心面积多达8000 平米、挑高 15 米,却为了保证参展质量而仅仅邀请了 25 家画廊前来参展。这也就意味着每家参展画廊将会享有更多的展示空间,更便于展示更符合当代性与美学观念的大型装置作品——除了宫岛达男和草间弥生的大型作品,还不乏有 Leo Xu Projects 展示的 Leandro Erlich《电梯迷宫》,以及 White Cube 展示的何翔宇《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等等。作品类型的创新之外,参展艺术家的创新也非常可观。佩斯北京带来的仇晓飞的作品广受好评,而艾可、天线空间、魔金石、北京现在等致力于发现年轻艺术家的画廊,也极力展示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生势力。
如此种种,不难发现,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似乎在为博览会本身设立一个观念上的标杆——比博览会本身重要的是博览会上参展的作品,而比这些作品更重要的则是对于博览会本身的思考及其理念。或许,这才是我们在谈论一届成功举办的博览会时,所能谈论的事情吧!
展览现场图
莱安德罗·埃利希,《电梯迷宫》(Leandro Erlich,Elevator Maze)金属结构、木、不锈钢、镜子、按钮操作板、灯,260.4×495.9×292.7cm,2011
*图片 → p65
文章 → p120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沪ICP备06014325号
This site uses
JT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