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琪 | 文
电影《阿凡达》在中国的热映不敢说达到了绝后,至少可以说是空前的,空前到超出人想象的地步,一般的统计数字只看票房,说是三天破亿,首周票房逼近三亿,上海和平影都一个月的电影票在6小时内就被抢购一半,而且每人限购四张。这在国内电影市场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至于在全球票房榜上,《阿凡达》又会创造出怎样的奇迹,我们就不去管它了,我们更感兴趣的还是这部电影到底凭什么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且一致叫好? 好莱坞的电影是有相对固定了的叙事模式的,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就故事情节而言,它并无多少新颖可言,故事会怎样发展,看到一半,后面的就可想而知。但这部电影还是如此地吸引人,作为一部科学幻想电影,在所有能幻想到、能想象到的领域之外,它让我们惊讶不已、目瞪口呆的到底是什么? 电影画面之美、之神奇、之震撼人心,原始的、近似于印地安人的音乐是如此地苍茫、悠长,这些都不去说了,还有那些所谓的“IMAX 3D版”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恐怕永远搞不懂—也不想搞懂。据报载,有媒体问冯小刚如何看待《阿凡达》的火爆,冯小刚的回答是:“很好看的电影。但我也听到很多声音说中国导演需要检讨,这个我不同意。中美的差距,各个方面都存在,人家的战斗机比我们也先进很多啊。”(1月13日《东方早报》)于是,这种差距就仅仅被理解为一种技术上的差距,就如战斗机上的差距一样。电影、戏剧、小说等一切艺术领域里的创造(还不说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学科领域里的创造)在什么意义上并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这恐怕正是我们的电影导演们需要认真检讨的一个问题。 检讨有用吗?也许对战斗机的设计人员有用,过不了多少年,我们也会造出他们那样的战斗机,但对我们这些与思想、与艺术打交道的人来说,检讨(或理解为反省)本身却正体现自身的“制造能力”。我本人是研究哲学的,我知道再给我们几十年,再发奋努力,我们恐怕也达不到西方哲学现在所达到的水平—这里指的是所提出的问题,所能想到的回答方式与所体现出的对人类的普遍意向、意识、意志的研究。至于小说创作的情况,大家心里都清楚,这里就不说了,人们对作家群体的不满更甚于导演,因为电影也是首先要有剧本的,但我们恐怕没有人会认为电影剧本的创作只是一个就如造战斗机一样的技术问题。是的,我们在很短时间里就可以造出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多的大楼和高速公路,造出一个比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都大的大学校园,但为什么在人文领域的创造力又是如此的贫乏,如此的让人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