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4年1+2月合刊282 期

只消在浊灰色调的基底上使用高明度低纯度色彩,画完后用扇型笔扫一扫,画家就能在画布上还原出雾霾笼罩下形影莫辨的风景。造雾机,干冰,爆破,流动的光,喷洒的水滴,更依赖现代科技的工具则赋予当代艺术家在现场和影像的虚实空间翻手为云、覆手成雾的能力。从观看雾里乾坤到与雾贴身,我们学会了从烟幕辨别真相,从浮云称量价值,在这个不听话的雾天,领悟占领与抽身的智慧。

暗流:重塑亚洲力量—— 第一单元:乡望,被凝视的他者

时间:2013119日 策划人:倪昆

讲者:正杰、李丽莎、那颖禹、陈建军、陈 胄、曹明浩、李牧、王虹凯


活动开始时,重庆器·Haus空间的创始人之一的倪昆介绍说,从去年 开始,他们就把公共空间作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跟公共空间 有关的城市化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城市化在乡村的辐射。其中的项目 有:一个是艺术家正杰、李丽莎和那颖禹参与的丽江工作室;第二个是 在成都的农村项目叫昆山再造”;第三个项目是由来自台湾的王虹凯 做的,关于她的家乡云林县的一个蔗糖厂;第四个是李牧的项目,在他 江苏的老家以一些当代艺术的图象和内容在其中发生了一些互动。

李丽莎通过大量的生活与工作的照片,展示了离丽江古城20多公里远 的一个高原湖泊附近的小村子成立的丽江工作室。在那里,他们杀猪、 淹牛、做月饼,与当地农民一起生活,与当地纳西族一同玩乐。丽江工 作室最早在2005年的时候,在昆明做了为期一年的系列展览,叫作《江 湖》,反响很大。2007年至2008年的时候,有一个美国的小组“Catalog”(目录小组)在拉市海的这个项目叫做世界文化遗产啤酒花园野餐”, 该项目介于科学和美学之间,是有些模糊的,涉及到很多科学方面的 知识,包括他们收集了当地一些能量的一种循环。到了2008,他们又 做了一个壁画项目,邀请了一些艺术家到当地给农民画壁画,农民提 供免费的墙面。艺术家就需要一边满足农民的审美要求,一边也不能 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要做这些处理和平衡,就会既痛苦又欢乐,有非 常多不一样的结果和过程。

陈建军则介绍说,始于2010年的昆山再造现在仍然在持续。他们提 出地方志的接接情感对应的想法,用新农村建设和艺术来不断 影响村民的生活。除了他本人外,艺术家陈冑、曹明浩等人也纷纷用影 像的形式记录下那里发生的点滴,刘伟伟则干脆做了一个意见箱”, 分设在村落很多地方,可惜并没有村民往里面投意见。

活动现场

李牧的项目叫作仇庄项目2013年年初,他就回到了家乡仇庄。他做 的第一件事就是租了一个房子作为图书馆,里面有一部分是他的艺术 作品,或是以图画为主的书,同时还有些美术馆捐赠的书。李牧说,他 最初担心这些东西会像是空降的事物一样,和村民有很大的隔阂,但 他又不希望制造任何的矛盾,而是希望去记录这些不同文化与观念的 冲突。在那里,他既提供画画的材料,教村里的小孩画画,同时也拍纪 录片来记录这些初次接触艺术的孩子们。

王虹凯经常被人称为声音艺术家,但自认为关注的其实是聆听。日 渐衰落的虎尾镇,在日据时期才通过建立糖厂重新建立起来。这个历 史空间成了小镇居民的集体记忆,聆听它就是聆听整个历史变迁。因 此,王虹凯邀请一群退休的糖厂工人跟他们的老婆一起来参加录音的 工作,试图让观众用聆听去重新记忆,他们是用什么方式去记忆,用什 么样的语言去诉说这样的经验。

在各自介绍完已经开展的驻村艺术项目后,几位嘉宾也纷纷表示,这 种形式还会不断地继续,还会让艺术家、政治家、建筑师等不同领域的 人参与到这类合作计划之中。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