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策划 去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和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馆,中国汉字作为最重要的中国符号被使用,作为中国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被张艺谋和徐冰推出,大出风头。 中国汉字起源于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历经六千多年的变化,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经历了商、周、秦、汉、魏晋,因为宋代印刷术的发展,最后归于宋体。在宋体的基础上诞生了现代汉字,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蒋介石到毛泽东,从繁体字到简体字,从纸笔书写到敲打键盘,使用至今。而与历史现实形成对比的是,在漫长几千年的演变中,汉字没有受到异族异国的文化侵略而腐朽,反而兼容并蓄不断充实和补充完善,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信息含量最高的文字。在大陆,我们更有以改革文字为己任的“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 “活字”专题不是关于“字”,而是关于“人”。正如每个中国字都是一个微型的意义,都是构成文的最小元素。 艺术家用观念书写,相对字的信息传递功能,他们创造的是“没有用的字”,明星字;排字员数着生计刻字,在盗版概念未出现前,每个字代表的是5个美元;篆刻家在字中体会辩证法,让字在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理论家用放大镜窥探字,在痕迹中侦查时代的审美和心理;网民用情绪发明字,以古人熟稔的造字法,重新燃起今人对字的热爱;官员用制度管字,历史告诉我们:想改造人,必先改造字;书法家用笔法,以艺术的名义挽留中华传统对字的敬重;字体设计师根据阅读功能规定字,在限制中书写个人的态度;平面设计师为字上妆,那些“用来看的字”所创造出的时代视觉图像,甚至比图形更有意义;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无名氏和素人们。他们默默地把字留在照壁上、墙头边、刺绣中、剪纸里、窗户间、稍纵即逝的水痕内…… 某种意义上,正是无数这样的个体让中国字幸存、生长、流通、活着。某种意义上,重要的是字,不是意义。“活字”专题只是一个开篇,它将不断延续,在我们的杂志中,在您的视线里。您也不妨为自己造一个字,让书写拥有视觉上的情绪;让传达的半径超越纸与笔;让裸露的意义消失,成为永远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