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09年4月 229 期
null
莘庄不是上海,上海不是中国

王栋| 文图
 

行走在大莘庄地域时,内心的疑问就是:莘庄的身份定位到底是什么?

高架、高铁、高楼、奢侈品名妆店、穿迷你裙的少女、一口上海郊区口音不懂得普通话的农村老太太、城中村里的安徽外来人口、年轻的画家、地铁上的学者、精明炒房的市民……这些图景混杂成一个语焉不详的莘庄形象,而这样的形象是在中国大都会边缘城镇里普遍可见的。直指天空的摩天大楼暴露了一个地域的野心,但同时还透露了企图通过高大的外物实现精神胜利的暗藏心理。奢侈品名妆店下就是以脏乱差著称的城中村,那些外来打工的人在这里蜗居,带着戒备与敌意看着走近他们的人。当然,这不仅仅昭示了一个城镇阴暗的角落,从光明处讲,这也显示了底层的人试图在一个陌生大都会里改变自己命运的理想和努力。

城市化来得太快,快得在忙不迭把大都会要素填充进这个空间时候,还来不及把原有的痕迹清除干净,于是重重对立在这里显现。在种种矛盾的拉锯与对立中,我们看到了莘庄,如同大多数中心城市边缘区域一样,扮演着“承启”或者“过渡”的角色——一方面与大上海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对流,一方面对更偏远的远郊区或者乡村起着指导与示范作用;一方面接纳着农业剩余人口,让这些人进入到第二、三产业里成为“新市民”,一方面承担着中心城区分流出来的人群和工业。它是中心城区膨胀以及逆城市化的产物——当中心城区被过度使用时,中心城区的资源、资金、劳动力就会向边缘城区转移。这种转移好处在于,在短时间内带动了这一区域的繁荣,但是坏处可能更深远,这导致了这些边缘区域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区域形象的模糊。

莘庄就处于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往后退,是农田、乡村;往前走,是国际大都会。退是退不回去了,可是昂首往前走就可以了吗?与上海融为一体,成为构成大上海的肌理和血肉……又或者,还有另一条路径可以选择——

那就是在地理上与大上海连接为一体,在资金资源上与上海高度交融,同时,寻找自己独特的地域性格,孕育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由此带动根生于自我的创新型产业。既是大上海的一分子,又保证自己的相对独特性。

独特的地域文化,一般而言来自于历史。可是百度百科的资料显示,莘庄的历史底蕴很难说得上厚重:

莘庄地区在南朝(公元420~589年)已有墓葬,成陆年代当在6世纪以前。南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镇上已建有施水庵,俗称草庵。施水庵原在镇南南栅口以南约二百米处,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建筑沪杭铁路,南栅口外设莘庄车站,庵址首当其冲,经镇上绅商同意,旋将施水庵南迁一公里,与春申庵合并。现两庵均湮没,迄今已历七百多年……

一个墓地,一座寺庙。一千多年历史烟尘,仅留下这两点。

但是薄弱的历史带来的也许是更加轻盈的未来。就如200多年前的美国,不同种族的人来到这片土地上逃避破坏,开荒拓地,寻找新的机遇。它没有历史加诸于身的重负,因此在需要拔腿开路的时候不会掉进历史的漩涡里顾左右而言他。在机遇面前它显得更加本能和直接。到如今200多年过去,200年足以发生许多影响人类史的事件,比如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南北战争,甚或奶牛的养殖史,美国在珍藏历史上花的心力不比当年开荒拓地时的热情少。这是因为他们明白,没有历史的重负固然能让他们短时期内轻装上路,可是更加长远的未来却得在历史中寻求养分。

这一点给莘庄的启示是,缺少人文历史对于现在来说并非坏事,但是在拔腿轻装上路的同时要明白,当下的一切正在形成历史,而这段历史正在影响未来发展格局。

那么我们来看看,当下正在发生着什么。

在专题开篇,我们已然说到,一个群体从中心城市往密度更低生活成本更低的莘庄迁徙了。而在这个群体里,有一拨特殊身份的人。他们分别在当下的文学界、美术界、音乐界、文化批评界等领域施诸影响。除了这拨已然功成名就的人外,还有一拨年龄更轻,野心更大的人,他们正沉默地潜伏在租金便宜的莘庄某处房子内,准备迎接一次震动周遭的爆发——如A4公路旁那群群居的青年艺术家们。这拨年轻人与沙叶新等人形成了年龄上的传承关系,显示出了莘庄的后备储蓄力量。这样一群人,他们选择莘庄,纯粹是出于生活成本的考虑,与文化选择无关。可是他们聚合在大莘庄区域内,却为莘庄的未来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上海正在丧失它的文化原创力。或者说,从上海建埠起,它的文化就是外向型的文化,与中国本土没多大关系。可是单一朝向西方的文化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正如我们看到的,上海也在努力办着各种音乐节、或者已经形成品牌号召力的上海双年展,但是这些缔造出来的文化事件与上海这座城市之间形成了断裂。上海有文化事件,而没文化。文化事件与文化领域的领袖只有与地域产生了共生与对话关系的时候,才能起到对地域文化的孕育作用。据说此前上海重新定的发展调子,已经由文化兴市改变为了科技兴市,将未来冀望到了浦东的张江高科里。

应该看到,大上海的战略性“失策”(或者是战略性转移),却是小莘庄的机遇。大上海不可能放弃发展文化产业的野心,文化创意产业与高科技产业是未来最广阔的空间,又互为影响。在此时,莘庄的角色定位俨然已经清晰:上海的文化存量。高科技产业在浦东,文化创意产业在莘庄。而莘庄要喊出的口号是:我是莘庄,不是上海。因为它作为上海下辖区域的同时,已经获得了自己独特的形象标识体系。而那位孤独吟唱小调的农民工还将活跃在这个区域的某个建筑外立面上,莘庄的机遇,也就是他的机遇。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说:“这是冒险家,实干家和创造者必须要走的路。他们中有大名鼎鼎的人,但更多的是在劳动中默默无闻的男男女女,他们带领我们走过荆棘和崎岖,走向繁荣和自由。为了我们,他们背起行囊,远涉重洋,寻找新的生活。他们在条件恶劣的工厂埋首苦干,开拓建立了全新的西方世界;他们忍受鞭笞,辛勤耕耘贫瘠的土壤。”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同样在发生。

» 返回文章列表
hofkphxde 于 2012-11-8 19:15:54 说
RaPahJ , [url=http://vajvbqjbrznj.com/]vajvbqjbrznj[/url], [link=http://qprcmlklnisu.com/]qprcmlklnisu[/link], http://ftvvgjzfxlys.com/
koqgfn 于 2012-11-8 10:57:37 说
oPCYSm  <a href="http://ermaibsxztnu.com/">ermaibsxztnu</a>
koqgfn 于 2012-11-8 10:57:34 说
oPCYSm  <a href="http://ermaibsxztnu.com/">ermaibsxztnu</a>
rfbrhwj 于 2012-11-7 10:59:17 说
cUZMLt , [url=http://tpfnkbmqfoss.com/]tpfnkbmqfoss[/url], [link=http://sfbwrnoquwhl.com/]sfbwrnoquwhl[/link], http://uybrvcunofto.com/
zwcbtx 于 2012-11-5 9:35:56 说
QBtUD0  <a href="http://pchtnwayttfw.com/">pchtnwayttfw</a>
Karliesha 于 2012-11-4 14:49:42 说
That's really thniikng of the highest order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