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09年12月 237 期
null
张晓刚北京个展

史记

王娅蕾 | 文
展览时间:2009年9月26日~11月15日
展览地点:佩斯北京画廊

9月26日,北京798艺术区规模最大的画廊之一“佩斯北京”重新开幕,隆重推出张晓刚的大型个展《史记》。佩斯北京去年8月刚进驻中国就遭遇经济寒流,2009年开始闭门休整长达数月,甚至一度传言被撤资,一次盛大的“复出展”让所有流言不攻自破。在这“第二场开幕展”上,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张晓刚呈现出了新的可能性。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均为2008年以来的新作,糅合艺术家的全部个人元素,却用了全新的材料和形式。张晓刚承认“这是我做得最累的一次个展,仅布展就用掉两个星期,这是从未有过的。”展览时间:2009年9月26日~11月15日 展览地点:佩斯北京画廊


                       张晓刚在个展《史记》布展现场书写作品上的文字,2009年 
 

展览现场被张晓刚塑造成一个清冷的水泥洞窟,地面以水泥方阵陈列着所有曾在艺术家画面中出现过的物件,其上叠加着张晓刚亲笔写下的文字。有些标志性的元素比如钢笔、“英雄”牌墨水、电灯和书被抽离出来做成独立的铜雕装置,散落在展厅四处。水泥原色的墙板上悬挂的作品乍看眼熟,认得出是近年的新系列《绿墙》,待观众走近才发现自己已经身处画中—张晓刚在镜面之上薄施颜彩,构筑了这一场有关时代记忆的“镜中缘”。

关于“史”的过往
张晓刚的油画作品《大家庭》广为人知,但这个开始于1993年系列并没有持续很久。到2000年以后艺术市场火热、作品价格飙升的时候,张晓刚已经在画关于日常生活的《记忆与失忆》,极少再画《大家庭》。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描述自己的新想法“过去的生活图像在我的当下现实中逐渐地淡远,但又同时在梦中更加地逼近—以致于使我常常分不清它们究竟是属于过去,还是一出正在演出的戏剧。我们因为‘记忆’而感到自己拥有了许多财富。同时在面对快速变幻的时代中,却又因为我们太多的‘记忆’而‘负债累累’,肩负着沉重的包袱。在此情形下‘失忆’似乎又成为某种使我们能得以走向未来的生存本能?”张晓刚的文笔细腻柔和,一如其画。’85时期的《幽灵》和《梦幻》系列甚至让他得到“西南第一鬼”的称呼。栗宪庭称其“心理状态阴郁、敏感,对灵异、神秘的东西特别敏感”。经过1990年前后《手记》和《创世纪》的思路转换,才有了几乎家喻户晓的《大家庭》。

很多成名已十余年的当代艺术家其实都没有停下脚步,只是代表作品的风头压过了一切而让人忽略了一路走来的痕迹。张晓刚亦然。从最开始的《幽灵》带有青春期困惑与反抗的痕迹,到《创世纪》在泛黄的记忆中寻找生命的思考,再到《大家庭》对社会观的体现,以及《记忆与失忆》梦回青年时代的一支笔、一首歌,张晓刚始终在画一个人、一代人的记忆,并将这种记忆成功地表现得似是而非。他2005年的《描述》系列在胶片上写字,是关于记忆的内化;2006年的《里与外》消解了人物,只绘制冷冷的风景,用光斑来塑造梦幻感和熟悉感;2007年的《绿墙》系列则更敏感地放大了一个时代的痕迹—建国后的很多年里,中国普通民居唯一的装饰就是用绿色的油漆或水粉把内墙的腰线以下刷成绿色。从那个时代走来的观众在看到“绿墙”的时候,是否都会被回忆击中?


左上:张晓刚《创世篇 一号》,布上油画、拼贴,1992年    右上:张晓刚《血缘系列: 同志与红色婴孩》,布上油画,1993年    左下:张晓刚《记忆与失忆-笔记》,布上油画,2003年      右下:张晓刚《风景No. 1 拖拉机》,布上油画,2007年

关于“记”的现世

在今年年初的威尼斯双年展特别邀请展《给马可波罗的礼物》上,张晓刚第一次展出了自己的“镜子”作品,思路显然来自其2005年《描述》系列的胶片实验,只是采用镜子这一材料之后,信息的传达与转译都更加直接。这种视觉游戏对不熟悉张晓刚的观众来说完全是新奇的体验,但艺术家的朋友们都声称这是一种延续而非创新—这位性情内敛的川籍画家从二十年前就开始尝试邀请懂得的人来分享他关于记忆的梦境。

那么梦境的终点会在哪里?张晓刚用佩斯北京的工业化大展厅布置了一个冷硬的、带有极地死亡气息的场景。有观众说一进入展厅就不免寒噤,因为“那一排排的水泥墩子好像墓地”,而墙上镜中那些漂浮的图画、梦呓的语言,让人误以为在其中看到过往或来世的自己。这也许是艺术家故意设的局,也许是他天性的无意流露,但不止一位观众声称在这里得到了关于死亡的体验—不同于西方人系统而明确地阐释死亡的方式,张晓刚似乎在用这种冷漠的反复提示,让人们通过记忆不断地回到过去,回到“创世纪”,甚至回到死亡这一最初的本源。
 


                                  张晓刚《绿墙-角落》装置(材料:不锈钢板、丝网印刷、油菜、银色签字笔),2009年

» 返回文章列表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