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2年8月 266 期

整个艺术世界都在期待五年一届的卡塞尔文献展,这场旨在促进人类的精神发展、期望思想的解放、尊重差异,积极投身于对现实的参与、实验与改造的艺术盛会。57 年来,“文献展”的含义始终保持着活跃的更新,在 100 天的展期内,你能看到百里挑一的艺术,而“第 101 夜”,让我们的 document 带你走进卡塞尔文献展的台前幕后。

卡塞尔一百零一夜

艺术世界|策划
蔺佳|编辑
工作团队|栾志超、刘祯辰、朱昀炜

 

2012 年夏,整个世界都在等待四年一度的英国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代表着竞技体育最高水平以及文化差异下的公正对待和理解。而在德国小城卡塞尔,同样有一场旨在促进人类的精神发展、期望思想的解放、尊重差异,积极投身对于现实的参与、实验与改造的盛会正在发生,它便是值得人们五年等一回的 DOCUMENTA ——卡塞尔文献展。


卡塞尔文献展已走过了 57 个年头。从文献展的创始人阿诺德·博德开始,文献展的组织者就将它定位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支点,抻拉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纵深。从第 1 届文献展对二战前的现代主义艺术精品的重新认识,到上世纪 60 年代以后当代艺术如浪潮更替般的登场与落幕,再到近几届文献展明显地对世界现状和现实问题的反应与介入,“文献展”这个词摆脱了它字面意义——纪录和总结,它的含义始终保持着活跃的更新,唯一继承下来的是,当你来到文献展上,你能看到百里挑一的艺术。


本届文献展无比庞大,单单是展出场地之一卡绍公园的利用面积,就比上届文献展扩大了数倍,参展人数是历届之冠,而展览开支是史上第二贵。主策展人卡罗琳·克里斯托夫-巴卡捷夫将一场强劲的飓风席卷了卡塞尔这座充满故事的小城。在本届文献展上,参展艺术家们呈上了“空”的艺术、“满”的艺术,“交换”的艺术,“固定”的艺术,一次性的艺术,贯穿整个展期的艺术,提出主张者的艺术,被围困者的艺术……我们不该过多诘问组织者的企图是否刺中艺术与当代性的穴位,因为要妥当呈现一场如此庞大、人们期望如此之高的展览,无论计划多久,总会有未竟的部分,无论如何以开放姿态去张臂迎接不同身份者的成见,总会有顾此失彼的遗憾。即使是我们在本期文献展专题中的安排,也是种种直觉、偏好、权衡、机缘的产物,就像选择先进入哪个展出场馆是文献展的每个观众都会遇到的问题。


博德在文献展创立之初,提出了“百日博物馆”的概念,从此“100”这个数字便与文献展结缘。除了维持 100 天展期的传统,他的继任者进而提出并实践了“百日事件”、“与100 个知识分子对谈”以及本届文献展“100 个思想,100 本笔记”的创见。我们期望本期专题能成为走进第 13 届卡塞尔文献展的第 101 本笔记。


卡塞尔,格林兄弟度过少年时代的地方,德国童话之路的起点,历经风雨沧桑和战火洗礼,依然是一个可以上演希望的地方。卡塞尔的 101 夜,让艺术家们和观众,让他们和我们,响应卡罗琳女士的呼吁:Let's dance.

» 返回文章列表
发条橙j 于 2012-8-16 21:21:03 说
《艺术世界》能否介绍翻译些国外的艺评或是理论性的文章?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