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彦 | 文 上海人管“逛马路”叫“荡马路”。扫荡,涤荡。 看杂志也是一种“逛”,边扫荡边涤荡。 2009年最后一期的《艺术世界》是一个压平的艺术园区,杂志各板块的斑竹们纷纷开起了美术馆、动物园、唱片店、书店、模型店,还有几位转入了公益事业,当起了绿化带维护者和露天电影的放映者。听见了么,他们正在卖力地向您吆喝最新出炉的新鲜事、八卦、小道消息……金融危机虽然看似过去,但在这个天气异常的冬季,其实生意依旧不是那么好做。原因主要有这几点:1.专业艺术人士不明白搞艺术为何要“逛” 2.非专业人士逛完后突然有点上当受骗 3.评论家们逛完后愤愤道:原来我们今天谈论的“主义”是文本的、“观念”的模拟的、“技法”是粗陋的、“输出”是低级的。 面对这些问题,艺术园区的经营者有点面露难色。从点到面,从权威到公共参与,当面对一个真实的现状时,“艺术”更接近一个话题,一门手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再仅仅是一个悬念。再者,任何机构也培养不出一个“艺术家”(对于那些偶发事件,我们无法发表任何意见和建议)。因此,艺术园区能做的,就是让事物从单一变得复杂,从单向变得发散,从浑浊变得混沌,这一切的发生和转变均将在那些不定期的、不厌其烦的“逛”中完成。请不要害怕视觉神经痉挛所产生的幻觉,脑细胞沸腾所产生的异象,在您腿脚酸疼、开始怀疑和忘却之时,先让我们共同接近某种体验的通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