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 2011年9月256 期

2011 年 7 月,本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去世了。弗洛伊德曾说,“对我而言,艺术品最无聊的,莫过于它是‘永恒的’。我会因此而感到慌张。这就像是政治演说——对任何人都不适用。”如果说媒体是一个放大镜,那么在此,我们最想放大的只是卢西安·弗洛伊德本人。

肉体的色彩与精神的强度

刘小东|文
刘小东,画家,1963 年生于辽宁,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弗氏绘画的物理性令我有所触动,人物对象的神情姿态通过物理解剖和笔触色彩传递着画者营造的讯息,不仅是人物的神态目光——男女的躯体、男女的性器、破布、床单、地板、破沙发、枕头、马的鬃、狗的毛、树叶和光线——同时传递着一些东西……老了之后他也一直在画,80 多岁了还在画比真人还大的肖像,不断有新作问世,老头儿不容易,有股倔劲儿。他的画卖得很贵,但画价和他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据说他每天画 10 个半小时,1 周 7 天,天天如此。他往往同时进行两到三张画,分白天与夜晚两个时段进行,工作时间从早上 9 点到下午 3 点,稍作休息后,再从晚上 7 点画到半夜 11 点半,他已经这么活了……

威尼斯那次展览有一张弗洛伊德后期的绘画《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Benefits Supervisor Sleeping ),那确是视觉的盛宴:丰富和谐的绿灰色调,颜色厚重饱满,犹如织毯的质感,诉说着色彩的真谛,肌理微微起伏,人物沉酣如同色彩,那是经验技艺和感知高度融合的杰作。还有那幅在颜色肌理里堆出来的裸体自画像,黄土灰色调让人恍惚,画里的弗洛伊德裸着,一手举着调色刀,一手提着调色板,上面厚堆着向周围弥漫出来的颜料,他画的人也是用这堆东西堆出来的,那堆突兀斑驳的颜色里显露着画者和宇宙的秘密……弗洛依德是属于上个世纪的,你要问他为啥这么活着,估计他自己也说不清?他无疑是一位榜样、一位精神导师,指导着人可以怎样地活着。

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以人物画为主线的美学文脉,各国都有大师筑造高峰。意大利、德国、荷兰、西班牙、法国相继各领风骚百十年,唯独伟大的英国缺席,直到今天英国才补上这门课,这个人就是卢西安·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画法承接了哈尔斯、库尔贝、夏尔丹。他的精神诉求得到了埃贡·席勒、培根以及德国表现主义的启发。由于他没有完全重视传统油画的色彩规律,反而使他画出了白种人最本质的肉体的色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这个强度靠他狭窄的题材和一生的专注堆积而成。这种狭窄也是现代社会结构造就的。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只能在窄小的空间里施展才华,追求极致,达到项峰。

弗洛伊德的绘画传达了深刻的精神强度,触动了人类的某种精神同构,使许多绘画在他的强度面前沦为仅有艺术趣味的装饰品。

卢西安·弗洛伊德是一座突显绘画的奢侈与骄傲的丰碑。

» 返回文章列表
Grizzly 于 2011-10-3 13:22:08 说
I found just what I was neeedd, and it was entertaining!
我来说些什么
  昵称*
  邮件*
  主页
  验证码*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