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人多势众的音乐

Music of Big Band

石沾水 | 文


大乐团的出现在音乐发展史上不知要追溯到什么时候,但是它的由来一定是十分久远的。在妇孺皆知的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典故里,“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可见在战国时代大乐团已经有了。而交响乐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交响乐这个词是由“和音”与“和谐”两层意思结合在一起的。当然交响乐的迅速发展和独立构成是在18世纪,在工业革命之后。

在此,我不想考究大乐团的发展历史,那是音乐史学或是音乐文化考古学上的繁复的工作,并非谷歌一下就可以完全了解的;并且我也不想讲述勋贝格以来的现当代学院派大乐团作品,因为在脉络上它们和古典的交响乐并没有断开,当然它们在作曲法上显现出如此之大的差异;今天此文只想聊一下爵士乐发展这个脉络上的包括在这个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大乐团。

大乐团也就是Big Band,是从爵士乐出现以来重要的乐队构成形式。早期的爵士乐,像流行于新奥尔良的Dixieland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Louis Armstrong的全明星大乐团了。 在20年代,爵士大乐团刚刚兴起,因为当时爵士乐的状况和背景的关系,那时的大乐团具有一种“jamsession”(没有意图安排的即兴)的特点,在酒吧或小型的演出场所,相互之间给出大量的独奏空间,并且相互轮换,也就是在独奏和协奏之间轮换。这样的大乐团具有更多的原生态的爵士乐气息,同时也具有相当大的娱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爵士乐慢慢脱离了民间和底层社会的娱乐方式,而成为都市化的音乐。这时的爵士乐的面目变得清晰了,音乐上也更明确了。于是,在Swing和Bebop时期大乐团的标准配置也形成了:5个萨克斯(其中2个中音,2个次中音和1个上低音)、4个小号、4个长号(通常在其中会有一个低音长号)、4个节奏性的乐器(如,鼓、钢琴、大贝斯和吉他)。当然,这个标准配置会随着实际的状况而变化。这时的大乐团不再是之前自娱自乐的jamsession了,它的音乐是通过作曲来安排的,也就是说是经过整体安排的。旋律是在合奏的基础上展开的,并非所有人都会有独奏的机会。不同音高乐器的合奏构成了气势庞大的音乐。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的大乐团,当然还有Stan Kenton、Gil Evans、Dizzy Gillespie等等。

到了自由爵士乐时代,大乐团数不胜数。自由爵士乐大乐团并非以合奏作为主线,其中夹杂了大量的混乱的声音,并且之前大乐团的标准配置也被根本性地打破。合奏对于自由爵士乐手来说过于拘谨了,他们会同时在“独奏”。混乱的,无序的声音对于60、70年代是重要的,它体现了在那个时代音乐家对社会、文化、人性等问题的反思。著名的如于1965年由Carla Bley和Micheal Mantler发起的Jazz Composer`s Orchestra 。  他们为这个乐团还推出了一个音乐厂牌—JCOA,专门发行和大乐团相关的音乐唱片。这个大乐团的活动几乎包括了当时在美国活跃的所有的自由爵士音乐家,如:Cecil Taylor、Don Cherry、Pharoah Sanders、Charlie Haden、Roswell Rudd、Dewey Redman、Clifford Thornton、Grachan Moncur III、Leroy Jenkins等等。还有Charlie Haden创立的Liberation Music Orchestra ,这个乐团活跃至今。它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融入了强烈的政治意识,亦如它的名字。1982年他们以西班牙内战为主题的唱片《The Ballad of the Fallen》在ECM唱片公司发行。
在这个其中也有少数特殊的大乐团,它们在这个时代中,也被归入自由爵士,但是他们在方法和状态上与自由爵士乐大乐团有着明显的区别,最为另类的是Sun Ra和他的Arkestra,不仅在音乐上,而且在形式上,它和之前所有的大乐团都不相同,音乐上它有着爵士乐的大量元素,但是又加入了令人摸不着头脑出处的电子噪音和混乱的音响;形式上它在现场加上了舞蹈等戏剧化的表演,加上奇特的服饰,带给人奇特的视听经验。

在欧洲,一方面,在美国自由爵士的影响下,音乐变得更坚决。欧洲音乐家对于战后困顿和疲惫的欧洲有更多的理由变得更坚决,他们的目标也更高一些;另一方面,大乐团由于在人数和配置上的巨大可塑性使得欧洲音乐家不断实践和开拓大乐团的可能性,并且逐渐建立了一种新的声响,一种新的聆听美学。其中我们无法忽视的是Global Unity Orchestra、勃兹曼的芝加哥十人团、ICP、Tony Oxley Celebration Orchestra、Berlin Contemporary Jazz Orchestra、Evan Parker的Electro Acoustic Ensemble、London Jazz Composers Orchestra等等。

由此,我们差不多理出了一条大致的线索,从爵士乐早期到欧洲现代爵士乐的大乐团状况,当然我们还漏掉了日本的现代爵士乐的,像非常出色的大友良英的New Jazz Ensemble ,以及俄罗斯和非洲(主要是南非和埃塞俄比亚)的,等等,不细致到末梢了。大乐团作为一种乐团构成形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面对巨大音响的可能,它是由众人构成的,所以它也体现了更为复杂的关系。从任何方面来看,大乐团是不可替代的。


 

» 返回目录列表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