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LIVE!007: 《加工厂》——台湾成衣女工的身体经验

LIVE!007
时间:  2012年03月13日 周二 19:00-20:30
地点:  上海  长宁区  淮海西路570号B111 红坊 雕刻时光咖啡
活动详情:

【艺术家介绍】

陈界仁,台湾当代艺术家。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台湾解严前后曾积极参与表演艺术创作,现生活和工作于中国台北。主要作品有:《魂魄暴乱》、《凌迟考:一张历史照片的回音》《加工厂》《帝国边界》等。


【活动流程】

1、作品放映:
《加工厂》,陈界仁,2003年,超16mm转DVD?彩色?无声?31分钟09秒

2、互动环节:
影片结束后,观众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从各个层面对作品进行讨论,或延伸开来,对大陆的劳工问题(比如富士康问题)、艺术与新闻的关系等话题进行讨论。
时间为30分钟左右。


【作品背景简介】

1980年代末台湾加工产业开始外移后,失业劳工抗议资方恶性关厂的行动于1996年达到高峰。然而,随着官方的刻意忽视以及主流媒体的不再报 导,这些劳工的长期抗争事件,彷佛已成为被台湾社会遗忘的「过去式」,而非当代社会具体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与紧急状态。2002年陈界仁认识已持续抗争6年 的联福制衣厂成衣女工,经过近一年的相处,于2003年拍摄影片《加工厂》。

台湾加工产业的形成,源于1950年冷战/反共/戒严体制在台湾确立后,美国藉由其独立于国民党政府行政体系外的「美援总署驻台分署」,主导国民 党政府对台湾农村进行15年「农业改革」的榨取政策,随着「改革政策」执行后,台湾农村被挤压出大量年轻的剩余劳动力。1965年,台湾经济部在美国的规 划与终止「美援」的压力下,公布实施「加工出口区设置管理条例」。来年,这些农村的年轻剩余劳动人口,开始涌入台湾各地的加工出口区工作,台湾也正式成为 跨国资本国际分工体系下,依赖出口导向的密集劳力业与高污染业的加工区。1990年代,随着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发展,台湾的密集劳力业几乎全面外移至劳动 力更便宜的区域,同时在资方大量裁员和恶性关厂下,无数劳工进入长期失业的困境。

在《加工厂》的影片中,陈界仁邀请于1996年因资方在未付退休金和资遣费下恶性关厂,而失业的联福制衣厂女工,重回已经荒废七年,但仍属于资方 资产的工厂内「工作」;影片除了专注聚焦于女工重回现地「工作」时的神情与细节,并藉由与官方早期宣传加工产业繁荣景况的黑白纪录片的相互对照,呈现产业 外移后,失业劳工的现实景况。

影片同时通过细致地审视这栋等待拍卖的成衣工厂里,所保留着7年前的残余物,如停留在七年前的日历、报纸、打卡钟、工作桌椅、生产机具、电风扇 等,以及7年下来所累积的灰尘,停滞的污浊空气,和当年劳工抗争时,遗留下的扩音器、喇叭、抗议布条等对象,通过再注视这些包含「停滞」与「流动」的「双 重时间」的废弃物,影片间接地折射出世界各地无数劳工相似的生命经验,一个关于「移动」与「无法移动」的冷酷故事──资方为了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不断将 工厂移往它处,而失业劳工则在被产业遗弃后,只能于原地徘徊,无法移动的处境。

由于女工们希望以「沉默」的方式表达她们「失声」的现实处境,因此影片以无声的方式拍摄。同时陈界仁与女工们以「临时占据」仍属于资方工厂的拍摄行动,将属于资方的资产与即将被拍卖的厂房空间,转换成一个无法被「抹除和遗忘」的批判场域﹝注1﹞。


注1:由于台湾政府对资方恶性关厂而失业的劳工欠缺基本法律保障,联福制衣厂女工经过12年的抗争,在2008年工厂被法院拍卖点交,并于同年11月11日在警方强制驱离抗议女工后,失业女工最终还是未能拿到其应得的退休金与资遣费,工厂厂房也被新的业主迅速拆除改建。

活动照片:

年份选择

搜索:

首页 | 关于我们 | 读图 | 订阅 | 广告及活动合作 | 活动 | 零食 | 联系我们

This site uses JTBC.